乳腺MRI检查,你知多少?专家教你读懂报告单
2022-06-15 浏览:10557 关键词:乳腺MRI检查专家报告单

1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1.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1.1.1  乳腺癌的诊断

当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发现病变但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可以考虑采用MRI进一步检查。

1.1.2  乳腺癌分期

由于MRI对乳腺癌检出的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多灶和多中心性肿瘤,有助于显示和评价肿瘤对皮肤、胸肌筋膜、胸大肌及胸壁的浸润情况。

1.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对于确诊乳腺癌需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手术前行MRI检查有助于对病变治疗反应性进行评估,对治疗后残余病变范围的判断也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更精准。

1.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对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而临床检查、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都未能明确原发灶时,乳腺MRI有助于发现乳房内隐匿的癌灶,确定位置和范围,以便进一步治疗。

1.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保乳手术前MRI的应用可以更为精准地确定病灶范围;保乳术后随访,则较常规影像技术更有利于鉴别肿瘤复发和术后瘢痕。

1.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对于乳房假体植入术后者,MRI有助于植入假体完整性的评价和判断是否发生乳腺癌。

1.1.7  高危人群筛查

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年龄较非高危人群更为提前,MRI有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1.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MRI引导的穿刺活检适用于仅在MRI上发现的病灶,并对此靶病灶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确认仍不能发现异常者。

1.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

  • 妊娠期妇女
  • 体内装有起搏器、外科金属夹子等铁磁性物质及其他不得接近强磁场者
  • 幽闭恐惧症患者
  • 有对任何MRI造影剂如钆螯合物过敏史的患者
  • 一般情况很差,无法配合俯卧,不能耐受MRI检查者。

1.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1.3.1  检查前准备

1.3.1.1  临床病史

了解患者发病情况、症状、体征、家族史、高危因素,询问乳腺手术史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和手术日期,月经状态及月经周期,有无激素替代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史,有无胸部放疗史,有无前片及其他相关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

1.3.1.2  检查前准备

作好乳腺MRI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解释。最佳检查时间:由于正常乳腺组织强化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最为显著,因而对绝经前女性推荐MRI检查尽量安排在月经周期第2周(第7~14天)进行。

1.3.2  MRI检查

1.3.2.1  设备要求

采用高场1.5 T及以上的扫描机进行乳腺MRI检查,以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和脂肪抑制效果。必须采用专用的乳腺线圈,推荐采用开放式线圈,以便必要时可以在侧方进行MRI引导的介入操作。

1.3.2.2  扫描体位

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中央。

1.3.2.3  成像序列

一般包括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定位扫描,T1WI不抑脂序列、T2WI抑脂序列、T1WI增强扫描序列,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建议b值用800 s/mm2 。增强序列一般行包括双乳的横断位扫描,需要有增强前的蒙片,注入造影剂后连续扫描数次,时间分辨率60 s左右(视各厂家的设置而定)。

增强后总扫描时间不得少于5 min,建议行等体素无间隔横断位增强扫描(可以多平面重建),最后行双乳矢状位高分辨扫描。增强扫描要求Gd-DTPA团注,标准剂量为0.1~0.2 mmol/kg,于10 s内快速团注,继而快速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冲洗。

1.3.2.4  后处理

动态增强曲线在工作站上对增强前蒙片和增强后各期图像进行分析,将病灶最可疑的区域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一般应避开肉眼可见的病灶内出血、坏死及囊变区,并在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内选取相同大小的ROI作为对照,绘制动态增强曲线。曲线判读分两部分,即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

早期强化指注入对比剂后最初2 min或曲线开始变化前的强化率,分成缓慢强化(强化率小于50%)、中等强化(50%~100%)和快速强化(大于100%)。

曲线后面部分为延迟强化,也分成3种状况,包括持续上升型(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强化,且大于早期强化最高点的10%)、平台型(随时间推移呈平台改变,如有轻度升高或流出,则变化在早期强化最高点上下10%范围之内)和流出型(强化达峰值后信号强度迅速下降范围大于峰值10%以上)。

最大信号投影( m a x i m u m i n t e n s i t y projection,MIP):有些设备在扫描完成后可以自动生成MIP图,是对同一期别容积扫描的乳腺进行最大信号投影产生的三维图像,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乳腺内病灶的空间位置,同时显示双侧乳腺内的血管分布情况,对诊断病灶性质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完成后,会生成扩散加权图像和相应的ADC图像。基于ADC图像像针对病灶或者对照取ROI可以测量相应的ADC值,单位为mm2 /s。

1.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目前的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指定并被大多数国家采用的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

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需描述病灶形态特征和动态增强曲线特征,一般形态特征的权重要高于曲线类型,但对于形态特征判断困难者,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有一定的价值。

形态特征需要对增强前T1WI、T2WI上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但病灶形态描述则根据增强后形态进行,并将病灶分为点状强化、肿块和非肿块强化三大类。乳腺MRI诊断报告范本见附录Ⅳ。

1.4.1  点状强化

点状强化指<5 mm的强化,不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平扫时多不显示。可以多发,但不会聚集成簇。点状强化可能由腺体局限性增生所引起,也可以是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乳内淋巴结等良性改变,<3%的情况可能是恶性病变,可以是浸润性癌或原位癌。对形态可疑、新发或较前增大的点状强化可建议活检。一般对点状强化予以随访即可。

1.4.2  肿块

具有三维空间的占位性病变,伴或不伴周围正常组织移位或浸润。从形态(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光整、不规则或星芒状)和内部强化情况(均匀、不均匀、环形强化或低信号分隔)三个方面来描述。不规则的形态,不规则和星芒状的边缘,内部强化不均匀,以及不规则的环形强化是偏恶性的征象。

1.4.3  非肿块强化

当乳腺内出现既非点状亦非肿块的强化时,即为非肿块强化,一般占位效应不明显。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线状、局灶性、段样、区域性、多区域或弥漫性)、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集群卵石样或簇状小环样强化)、病灶是否双侧对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双侧对称的非肿块强化可能是一种良性改变。

形态中的线样强化如沿着导管走行,并且出现分支,则为偏恶性的征象,段样强化也是偏恶性的征象。内部增强特征中的集群卵石样强化和簇状小环样强化为偏恶性的征象。

1.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其他征象有乳内淋巴结,皮肤上的病变,含脂肪的病变,一些不强化的病灶如T1WI增强前高信号的导管、囊肿、血肿及不强化的肿块等。伴随征象有乳头内陷及侵犯、皮肤增厚、内陷和侵犯、胸肌侵犯、淋巴结异常等。伴随征象可与其他异常征象一同出现,亦可单独出现。发现伴随征象的意义在于当与其他异常征象同时出现时,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权重。当确诊为乳腺癌时,某些伴随征象的出现将影响术前分期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1.4.5  病灶定位

⑴ 先定位病变位于哪一侧乳房。

⑵ 乳房确定后,则继续将病灶定位在以下7个区域:外上、外下、内上、内下4个象限区域,这4个区域也可以面向观察者进行钟面定位;另外3个区域则不需要结合钟面定位,分别是乳晕后区、中央区和尾叶区。乳晕后区和中央区均位于从乳头向胸壁垂直的中轴线上,乳头基底后方2 cm范围内是乳晕后区,2 cm后则是中央区。尾叶区位于乳腺外上近腋下的乳丘内。

⑶ 病变的深度:在横断位或矢状位上,与胸壁平行分前带、中带、后带,给病灶进行深度定位。一般需测量病灶与乳头的距离。

1.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乳腺的MRI报告内容应包括病史简述、与既往检查(包括常规影像检查)对比、扫描技术、乳房的纤维腺体构成、实质背景强化及任何相关的影像学发现,最后是评估分类和处理建议。报告措辞应当简洁,使用BI-RADS术语词典中的标准词汇。

可行的话,MRI诊断报告应当与临床检查、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相参照,特别是对MRI阳性发现与触诊、X线和超声检查的阳性发现在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的评估,对非一致的病灶尤其需要强调,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重视实质背景强化对MRI检出敏感性的影响,实质背景强化分成轻微、轻度、中度和明显4个等级。

随着注入对比剂时间的推移,实质背景强化的程度和范围会逐渐增强增大,并且两侧对称。总体上明显的实质背景强化会增加乳腺MRI检查的“回叫率”,但是恶性病灶的检出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与乳腺X线检查一样,乳腺MRI的检查结果即BI-RADS分类也分为0~6类共7个类别。

1.5.1  评估不完全

BI-RADS 0类:需要进一步影像评估。一般MRI检查后较少用这个分类。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使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再做一次MRI检查,需参考既往的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或充分考虑乳腺既往病史,此时可以用这个评估。

1.5.2  评估完全

①BI-RADS 1类:阴性。

②BI-RADS 2类:良性病变,如无强化的纤维腺瘤、囊肿、无强化的陈旧性瘢痕、乳腺假体,以及含脂肪的病变如油性囊肿、脂肪瘤、错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中国癌症杂志》2021年第31卷第10期967构瘤等。这一分类无恶行征象发现。

③BI-RADS 3类: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恶性的可能性非常低,小于2%。良性可能性非常大,但需要通过随访确认其稳定性。较可疑者可3个月后随访,一般是6个月后复查。

④BI-RADS 4类:可疑恶性,要考虑活检。不具有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但不能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建议做活检,此类病灶的恶性概率为2%~95%。也可以参照乳腺X线检查分类进而将病灶细分为4A类(恶性概率为2%~10%)、4B(恶性概率10%~50%)和4C类(恶性概率为50%~95%)。

⑤BI-RADS 5类:高度怀疑恶性,应进行临床干预(恶性概率≥95%)。

⑥BI-RADS 6类: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是需要再做扩大手术的病例,MRI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是否有残存病灶。

参考:《中国癌症杂志》2021年第31卷第10期

0点赞
相关推荐
最新指南:肿瘤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后疫情时代,肿瘤...
近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牵头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2-08 阅读:6293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紫杉类药物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可用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治疗。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是紫杉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导致药物治疗中止,影...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9550
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7368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20...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多呈剂量依赖型特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经历CIPN,多数患者仅能部分恢复且症状长期持续,...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829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
 摘  要 神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N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罕见并发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重者可导致死亡和严...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