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什么?切口设计有哪些类型?专家推荐
2022-06-22 浏览:6662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指南切口设计

肿瘤根治性手术是一大类以治愈肿瘤为目的的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标准根治术(Halsted 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 手术,Auchincloss手术)、乳房单纯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等。伴随治疗理念的进步,Halsted 术式由于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已经被临床淘汰。

目前,改良根治手术成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最主要的根治手术方式。为规范我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乳腺外科专家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细节,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

参照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对相关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我国临床可及性,在《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实践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旨在为国内乳腺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1.1  证据等级标准

本指南证据等级参考 GRADE 系统,结合我国临床研究特点制定,将证据等级分为Ⅰ、Ⅱ、Ⅲ、Ⅳ4 类,量化体现指南编写专家对证据可靠性的评价情况。基于本指南在我国临床实践的可及性,专家组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指南评价体系(表1)

1.2  推荐强度标准

本指南推荐强度结合 GRADE 系统及国内临床实践特点,纳入证据等级、卫生经济学、产品等效性、可及性 4个影响因素,根据权重,采用赋分制,由指南编写专家对推荐意见逐一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推荐强度分为:A级(强推荐)、B级(弱推荐)、C级(不推荐)。

1.3  推荐强度评审委员会

本指南投票委员会成员共 37名,均为乳腺外科医生(100%)。

2  应用对象

本指南以我国乳腺疾病专业临床医生为适用对象。

3  推荐意见

3.1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式

3.1.1  Patey 手术 Patey: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乳房、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肌)[4](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B级)。

3.1.2  Auchincloss手术:Auchincloss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患侧乳房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小肌)[5](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

3.2  适应证

(1)不适宜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 级);(2)腋窝淋巴结阳性(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 级);(3)临床评价可以行 R0 切除(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

3.3  切口设计

首选横行的 Stewart 切口(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对于难以采用横行切口的病人,推荐采用 S形切口或者平行四边形法,以降低皮肤张力,同时切口相对隐蔽。

3.4  皮瓣游离层次

皮瓣的分离应在乳房组织浅筋膜浅层进行(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

3.5  皮瓣游离范围

一般上界在锁骨下方 1~2 cm,下界至肋弓水平,内侧界在胸骨旁线,外侧界至背阔肌前缘(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

3.6  腋窝淋巴结清扫水平

腋窝淋巴结清扫仅限于Ⅱ水平(如出现明显的Ⅱ或Ⅲ水平淋巴结的转移,方需清扫Ⅲ水平)(证据等级:Ⅰ类;推荐强度:A级)。1894 年以后,Halsted 术式为早期乳腺癌病人带来生存获益并沿用半个世纪。进入 20世纪以来,随着肿瘤治疗方法的进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Halsted 术式逐渐被临床究

I类 基于高水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大样本的观察性研究或 Meta分析,国际上公认现行指南和共识,国家级学会或协会已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发表在 SCI 期刊、Medline 收录期刊和中华系列期刊中基于中国人群的上述类型的研究

II类基于低水平随机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非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洲际行业协会指南和国际会议专家共识,国内地区级学会或协会已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基于中国人群的上述研究。

III类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各国行业协会和国内省级学会或协会已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基于中国人群的上述类型的研究。

IV类 基于个案报道、科学假设,各国地区专家共识和国内地方级学会或协会已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发表在非上述核心期刊的基于中国人群的上述类型的研究。

表2  推荐强度影响因素及赋值标准

影响因素

权重或评分

赋值标准

证据等级

60

A类:60分;B类:45分;C类:30分;D类:15分符合卫生经济学:10分;不符合卫生经济学:0分有等效产品或措施:10分;无等效产品或措施:0分中国国情可及性好:20分;国情不可及:0分

卫生经济学

10

产品等效性

10

可及性

20

合计

100

淘汰。取而代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获得肿瘤治愈目的的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成为新一类乳腺癌根治性术式。

1948年,Patey 首次报道在进行Halsted 根治手术时保留胸大肌,仅切除胸小肌,以保存胸壁较好的外形与功能。1951年,Auchincloss 提出同时保留胸大、小肌,两者被称为改良根治术。尤其是 Auchincloss 手术不仅能达到R0 切除目的,同时还具有减少胸肌支配神经损伤的优点,使其在临床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专家组强调,Auchin⁃closs 手术是中国现阶段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应用最为广泛的乳腺癌根治手术方式之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已证明Auchincloss 手术可获得与 Halsted手术和Patey 手术相同的肿瘤治愈目的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专家组共同讨论了 Auchincloss 手术的体位、切口设计、皮瓣游离层次和范围、术中需要切除及保留的组织、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并达成共识。

对于胸大肌筋膜的处理,传统术式要求切除胸大肌筋膜,以防止肿瘤经筋膜淋巴管发生转移,并去除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肿瘤细胞。专家组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切除胸肌筋膜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同时,考虑到切除胸肌筋膜并无太多不利影响,专家组讨论后仍然建议切除胸大肌筋膜。近胸骨旁的第 2、3 肋间有胸廓内血管穿支,应注意结扎或电凝止血,从胸大肌穿出的多支细小穿支血管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应充分止血。

1955 年,Berg 依据胸小肌内缘和外缘将腋淋巴结分为3 个水平,其中第Ⅰ水平位于胸小肌外缘以外,第Ⅱ水平在胸小肌后方(胸小肌外缘和内缘之间),胸小肌内缘以内为第Ⅲ水平(锁骨下区域)。

专家组同意针对具有 Auchin⁃closs 手术适应证的病人行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至少应切除≥ 10枚淋巴结才能完成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

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与胸背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及贴近胸壁走行的胸长神经,这两支神经均支配相应肌肉的运动,前者损伤会导致背阔肌萎缩,后者损伤会导致前锯肌萎缩而影响生活质量。肋间臂神经分布至上臂内侧和后侧皮肤,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该区域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觉丧失,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予以保留;若与淋巴结粘连,考虑肿瘤安全性,可予以切除。

改良根治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皮肤感觉异常和患侧上肢水肿等。术中充分止血和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术后出血、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近年来,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越来越受到关注,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上肢淋巴回流障碍。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放疗是主要原因,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术后感染和腋窝血清肿的形成等。

对于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人,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措施包括减少腋窝血清肿的形成、避免术后感染、提高精确定位的放疗技术、科学指导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上肢过度负重和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等。严重的上肢淋巴水肿须通过综合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附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意见

  • 术前准备同一般手术,确定无手术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
  • 体位选择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
  • 麻醉推荐行全身麻醉

4  操作过程

4.1  切口

横行切口有利于隐蔽手术瘢痕。切口应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及肿瘤表面皮肤,并切除穿刺针道。切缘距肿瘤边缘应>2 cm 以保证皮肤切缘安全。切口设计推荐采用平行四边形法或 S形,以降低皮肤张力利于缝合,皮肤切口内侧一般不宜超过胸骨中线,外侧应尽量避免进入腋窝,以减少瘢痕挛缩影响上肢活动。

4.2  皮瓣游离

皮瓣游离范围以可完全切除乳腺腺体为原则。一般上界在锁骨下方 1~2 cm,下界至肋弓水平,内侧界在胸骨旁线,外侧界至背阔肌前缘。皮瓣游离应在乳房组织浅筋膜浅层进行,在分离过程中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是皮瓣存活的基本条件。选择高频电刀分离皮瓣具有减少出血、术野清晰的优点。在顺利完成皮瓣分离的前提下,推荐选择较低的输出功率以减少热损伤。

4.3  腺体切除

皮瓣游离完成后,将全部腺体、胸大肌筋膜一同切除。术中应避免损伤胸大肌纤维。近胸骨旁的第 2、3 肋间有胸廓内动脉穿支动脉,应注意结扎或电凝止血,从胸大肌穿出的多支细小穿支血管损伤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应充分止血。

4.4  腋窝淋巴结分期

将乳腺向外翻起并拉紧,同时向内牵拉胸大肌形成对应张力,沿胸大肌外缘与乳腺组织分界处切开,锐性分离胸大、小肌间的间隙,完整切除位于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周围的胸肌间淋巴结(Rotter 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同时应注意保护支配胸大肌的神经,避免损伤。在胸大肌与背阔肌间切开深筋膜可良好显露腋静脉。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和胸小肌,锐性分离腋静脉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可清晰显露胸肩峰动脉起始部,并完成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

第Ⅱ水平的内侧界线为胸小肌内缘(即胸肩峰动脉起始部),上界为腋静脉,外侧界为胸小肌外侧缘。胸小肌外侧缘与肩胛下血管构成第Ⅰ水平的内侧和外侧界线。肩胛下血管主干周围的肩胛下组淋巴结属于第Ⅰ水平切除范围。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完整清扫上述区域的淋巴脂肪组织,最终连同乳腺腺体一同切除。

4.5  止血和引流

切除乳腺组织并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应确认止血是否彻底,腋下和胸骨旁各放置 1枚多孔引流管,抽吸引流管为负压状态。敷料覆盖伤口,酌情加压包扎。

5  注意事项

5.1  切口设计

在切缘安全的情况下,应考虑上、下皮瓣宽度对称合理,并留有足够的皮瓣以减少缝合张力,其中横行切口有利于乳房重建隐蔽手术瘢痕。

5.2  淋巴结清扫

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推荐选择Ⅱ水平清扫。应检出≥ 10枚淋巴结才能准确评价腋窝淋巴结状况。锁骨下方 2 cm 横行分离胸大肌可以更为充分地显露锁骨下区域,在直视下实施第Ⅲ水平淋巴结清扫。此方式更适宜肥胖病人选择。

参考:中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0点赞
相关推荐
最新指南:肿瘤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后疫情时代,肿瘤...
近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牵头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2-08 阅读:6546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紫杉类药物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可用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治疗。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是紫杉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导致药物治疗中止,影...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9997
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7533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20...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多呈剂量依赖型特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经历CIPN,多数患者仅能部分恢复且症状长期持续,...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844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
 摘  要 神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N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罕见并发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重者可导致死亡和严...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