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周岁的李女士无哺乳史,2018年5月,其母亲张某在社区卫生机构组织的免费体检中发现左乳异常,后经再次检查,确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T1 N0M0),经专业医院治疗后疗效非常好。住院期间张某朋友来探望,在谈话中李女士听到朋友说多亏是检查发现得早,处于早期,康复得就好,对于女性一定要定期筛查等话题。
李女士想,像她这种情况是否也需要彻底检查一下比较好?
高危人群筛查将如何进行?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女性开展筛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乳腺癌筛查可分为两类:
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screening)女性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
群体普查( massscreening)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女性提供乳腺筛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界定参考条件:
- 45~74岁女性;
-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 绝经年龄≥55 岁;
-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
-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史或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或者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治疗半年或以上;
-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
- 无活产史 (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 仅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半年或以上。
乳腺癌病程较长,加之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或临床体征与其他良性病变类似,而患者重视程度不够,常常自行根据临床体征判断病情,导致乳腺癌发现率被降低,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来说,手术后还要进行化疗或放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导致死亡率增加。所以,对于广大女性来说,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病情。
就筛查本身来说,由于及时发现了病情,从而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挽救了患者生命,所以进行有必要的乳腺筛查,对于女性及时发现乳腺癌病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治疗带来的痛苦,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
李女士的母亲张某通过乳腺筛查中的群体普查方式,检查出患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属于早期而且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同时李女士本身已构成患乳腺癌高危人群,参考依据有:
- 其年龄是48 周岁;
- 无哺乳史;
- 一级亲属(母亲)有乳腺癌史。
对于女性来说应当积极地参与乳腺癌筛查,这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普通女性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10~15年。
从筛查结果来看BI-RADS 1(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2类 1~2年常规间隔筛查,BI-RADS 3类每年半年随访检查,BI-RADS 4、BI-RADS 5类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
医生说:
目前国内开展的乳腺癌筛查主要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农村普通女性免费乳腺癌筛查,以及国家癌症中心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从乳腺癌人群筛查开展效果来看,筛查已被认为是乳腺癌防控的有效途径。
乳腺癌筛查可发现更多的早期病例,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高危人群应适当的提前筛查年龄。虽然筛查不可能检出所有的乳腺癌,一些检出的乳腺癌仍预后不良,但总体来说,筛查的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