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一种痛,它大多和你的老朋友——月经携手而来,它可以是钝钝的胀痛,
有时涨得感觉随时要爆掉了!
可以是尖锐的刺痛
难道我的熊熊受到容嬷嬷的诅咒?!
可以是隐隐作痛,转移一下注意力可能就不会感觉到它
它也可以痛得相当嚣张,甚至放射到咯吱窝、肩背甚至整只手,让你抬个手都龇牙咧嘴;
那就是本期主角,让人又爱又恨的——
1 乳房痛到底是个什么病?
乳房痛严格说来还真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
让人恨的是,门诊很多就诊者都是因乳房痛而来,多达70%女性在一生中会经历乳房痛。那么多姐妹为之痛苦烦恼,林医生也往往会说:“没事,年龄大了痛就会减轻,我也是过来人~_~......”
让人恨不起来的是,它多发于年轻女性,有很多女性在闭经后,这个症状就随之消失了。
其中大部分(约2/3)的乳房痛属于周期性疼痛,在年轻女性中常见。它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周发生,并随着月经到来而消失;通常为双侧弥漫性酸痛,伴沉重感,定位常不清晰,但乳房外上象限的疼痛最为严重。
余下小部分的乳房痛则是非周期性的,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而且其中一部分乳房疼痛实际上是来源于乳房外的牵涉痛,例如胸壁疼痛、脊柱或脊柱旁问题,还有创伤或创伤引起的脂肪坏死导致的胸壁疼痛,肋软骨炎及肋间神经痛,以及潜在的胸膜炎病变,这些都可出现类似于良性乳房疾病引起的疼痛。
2 乳房痛和癌症有关系吗?
先说结论:单纯的乳腺疼痛与乳腺癌风险及病理改变几乎
没有相关性!
那为什么我们会读到一些与乳房痛相关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呢?例如:
在我们的创号篇《乳房痛,到底要不要紧?》中,我们曾详细地解释过这个问题,这些情况更多的是由和乳房痛同时存在,甚至被疼痛掩盖的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或乳头凹陷等异常情况引起的。
所以对乳房痛,我们应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过度紧张,也不对异常情况视而不见,讳疾忌医。
3 如何解决乳房痛?
一天某位姐妹突发奇想跑来问我:“既然经痛是痛,乳房痛也是痛,而且都和月经周期相关,那我像对付经痛一样吃芬必得、喝红糖水外加保暖不就能解决乳腺疼痛吗?”
很有道理的亚子??
经痛是由于局部前列腺素大量释放引起的疼痛,而nsaids类药物(如芬必得、西乐葆等)可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阻止经痛的发生(所以经痛最好提前吃止痛药,痛起来再吃的话前列腺素已经生成了,止痛效果就不好了)。
红糖水的话......就挺好喝的。
虽然乳痛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还是有办法去处理和缓解的:
01 对年轻女性朋友的建议:
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保持身心愉悦
乳腺是个内分泌器官,熬夜、压力、焦虑等都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引起乳房疼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健康生活,身心愉悦~
男士们也应该特别呵护这段时间尤其敏感脆弱的女孩纸吖,不要掉入【女孩纸乳腺痛→男性朋友不以为然/“多喝热水”→女孩纸更加生气→乳房更痛了】的恶性循环里。
这段时间仍然可以保持适量的较为舒缓的运动(例如瑜伽),保证规律睡眠,整体状态好了,疼痛也就自然而然地少了。
而饮食方面,有研究表明低脂肪(脂肪供能只占总热量的15%)✚高复合碳水化合物(主食里加入适量的粗粮)的饮食对缓解乳房疼痛有效。戒烟也可能会减少乳房痛。
还有不要去资质不明的诊所或美容院进行按摩噢!
02 对40岁以上女性朋友的建议:
还要注意排除乳房外疾病
上文提到,40岁以上的女性除了要注意排除伴随甚至被乳房痛掩盖的乳房疾病外,还要关注“乳房痛”可能是由乳房外的情况引起的。
部分持续性疼痛,如肋软骨炎,表现为乳房内侧(实际上是肋骨和胸骨交界处)的刺痛,按压、活动上肢或咳嗽时疼痛更为明显,大多可以通过休息和避免剧烈活动后自行缓解;如胸肌劳损,主要表现也是胸部疼痛,按压胸肌部位时疼痛明显加剧,通常和长时间伏案活动(例如趴桌子上一加班就不知道时间的白领们)或者经常性的提重物(例如每天都要上街大量采购的妈妈们)有关,通过休息、外用药物,恢复后坚持瑜伽等运动锻炼就可以大大改善了。
03 对绝经后女性朋友的建议:
尤需关注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绝经后,随着卵巢的退化,体内雌激素等水平慢慢下降,乳房腺体也逐渐退化,所以基本不会再出现“乳房痛”的情况了。此时若出现胸痛,甚至逐渐加重,更需要注意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都是必要时要及时来院处理的。
尤其是最近天气急剧转冷,大家更要注意保暖以及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情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