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证依据全面解读《早期乳腺癌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
2022-09-21 浏览:10329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多基因检测指导T1-2N0-1期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决策。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高发的癌症,其中早期(Ⅰ-Ⅱ期)乳腺癌占比为73.1%[1],最常见的亚型为HR+/HER2-。淋巴结转移状态、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Ki-67等生物学特征,均可能影响HR+/HER2-早期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在HR+/HER2-早期乳腺癌人群中,大约有30%的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导致其有可能进展至不可治愈的转移性阶段,而具有高危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

辅助化疗是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仅有2%-20%的患者可真正从化疗中获益[2]。对于高危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化疗强化的策略,而在低危患者中化疗能否“豁免”也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筛选出化疗获益患者成为重中之重。

多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预测疗效,从而指导乳腺癌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能为患者制定最佳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发布了《早期乳腺癌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3],基于该共识,本文主要阐述Oncotype Dx(21基因)和MammPrint(70基因)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应用。

 

01

Oncotype Dx的术后辅助

化疗临床应用

 

Oncotype Dx通过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一组21特异基因的表达,对预测预后、复发、转移乃至指导治疗提供信息,最终目的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结果以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表示。

▌ TAILORx研究

TAILORx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对Oncotype Dx判断患者预后和预测化疗疗效的价值进行了前瞻性验证,将风险阈值划分为低危组(RS<11分)、中危组(11≤RS≤25分)和高危组(RS≥26分)。研究共纳入10273例HR+/HER2-N0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低危组仅接受内分泌治疗,中危组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和内分泌联合化疗组,高危组接受内分泌联合化疗。9年随访结果显示,中危患者内分泌组和内分泌联合化疗组的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率(83.3%vs 84.3%)、无远处转移复发率(94.5%vs 95.0%)和总生存(OS)率(93.9%vs 93.8%)均相近。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辅助化疗可使RS 16-20分和21-25分患者的9年远处复发率分别降低1.6%和6.5%,故推荐年龄≤50岁、RS 16-25分的患者进行术后化疗[4]。

二次分析时,研究者引入临床因素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联合RS评分共同预测患者的化疗获益,结果显示,年龄≤50岁、RS 11-25分的患者,临床低危组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化疗的9年远处复发率相似(3.9±1.0%vs 4.7±1.0%);但在临床高危组中,化疗患者的9年远处复发率较未化疗者更低(6.1±1.8%vs12.3±2.4%),提示绝经前且临床高危的患者,有可能从化疗中获得更多益处。此外,不论临床风险如何,年龄≤50岁且RS评分低危的患者,其9年远处复发率均较低[5]。

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SWOG S8814研究中,学者回顾性分析了367例HR+/HER2-淋巴结转移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人群,RS与预后有关(HR=2.64,95%CI:1.33-5.27,RS差值为50分;P=0.006)。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低危组(RS<18分)无显著化疗获益(HR=1.02,95%CI:0.54-1.93,P=0.97),而高危组(RS>31分)与内分泌治疗组比较,无疾病生存(DFS)率明显改善(HR=0.59,95%CI:0.35-1.01,P=0.033)[6]。

 RxPONDER研究

RxPONDER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对Oncotype Dx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的预后和预测价值进行了前瞻性验证,纳入5 083例HR+/HER2-淋巴结阳性(N1期,转移淋巴结1-3枚)且RS<25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内分泌单药组和化疗联合内分泌组,主要评估化疗能否使低风险N1期患者获益。结果显示,全组患者5年iDFS率为91.6%,化疗联合内分泌组为92.2%,内分泌单药组为91.0%(P=0.10),未观察到化疗获益[7]。

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的化疗获益有显著差异(P=0.008),绝经后患者化疗联合内分泌组和内分泌单药组的iDFS率分别为91.3%和91.9%(HR=1.02,95%CI:0.82-1.26,p=0.89)。而绝经前患者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组以及内分泌单药组的iDFS率分别为93.9%和89.0%(HR=0.60,95%CI:0.43-0.83,P=0.002),说明绝经前女性可从化疗中获益,但随着复发评分的增加相对化疗获益并未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入组人群中,≥2枚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仅占34.4%,因此针对此类患者,仍需谨慎对待该结论。

02

MammaPrint的术后辅助

化疗临床应用

 

MammaPrint是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70基因检测工具,主要作用是提示患者的5年复发风险及指导早期乳腺癌治疗决策,辅助甄别是否需要化疗。

 MINDACT研究

MINDACT研究中,研究者对MammaPrint的预后价值进行了前瞻性验证,研究共入组6693例N0-1期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5402例(80.7%)为HR+/HER2-,所有患者均行MammaPrint检测确定基因风险,同时应用Adjuvant!Online临床病理系统确定临床风险,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临床和基因双低危的患者均不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和基因双高危的患者均接受化疗,对于复发风险评估不一致的患者(临床低危且基因高危、临床高危且基因低危),随机分配进入化疗组或未化疗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为97.6%,临床和基因双高危组患者尽管给予化疗,5年DMFS率依然最低(90.6%);临床高危且基因低危患者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DMFS率分别为95.9%和94.4%(HR=0.78,95%CI:0.50-1.21,P=0.27),即使在淋巴结1-3枚阳性的患者中,化疗获益依然很小,化疗组DMFS率为96.3%,未化疗组为95.6%,而对于临床低危且基因高危的患者,化疗组与未化疗组5年DMFS率分别为95.8%和95.0%(HR=1.17,95%CI:0.59-2.28,P=0.66),同样未提示化疗获益。该研究结果提示,MammaPrint可使46.2%的临床高危患者安全豁免化疗,避免过度治疗[8]。

MINDACT研究8年随访结果显示,临床和基因双低危组患者仅应用内分泌治疗的8年DMFS率为94.7%,在四组患者中预后最佳,可以豁免化疗;而临床和基因双高危组患者的8年DMFS率为85.9%,在四组患者中预后最差,提示可从化疗获益。临床高危且基因低危患者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8年DMFS率分别为92.0%和89.4%(HR=0.66,95%CI:0.48-0.92),对临床高危且基因低危的HR+/HER2-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对患者8年DMFS率的影响因年龄而异,对于<50岁的患者,化疗组与未化疗组的8年DMFS率分别为93.6%和88.6%(HR=0.54,95%CI:0.30-0.98),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从化疗中获益;而>50岁的患者化疗组与未化疗组8年DMFS率分别为90.2%和90.0%(HR=0.82,95%CI:0.55-1.24),意味着这部分患者未从化疗获益,然而目前尚未明确在<50岁患者中观察到的化疗获益是否与化疗引起的卵巢功能抑制(OFS)作用有关[9]。

03

总结

 

共识指出[2]:对于Oncotype Dx检测的N0期患者,RS<11分时整体远处转移风险<4%,可考虑豁免化疗,RS为11-25分时需根据月经情况进行判断;对于<50岁的患者,RS为11-15分时可考虑豁免化疗,RS为16-25分时化疗可带来少量获益,但无法排除是否受化疗产生的OFS作用影响,考虑化疗后续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OFS药物;对于>50岁的患者,可考虑豁免化疗,RS=26分时建议化疗(推荐级别:1A)。对于Oncotype Dx检测的N1期患者,RS<26分时需要根据月经情况进行判断。对于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疗可以降低远处复发率,但无法排除是否受化疗产生的OFS作用影响,考虑化疗后续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OFS药物;绝经后患者,可考虑豁免化疗,RS>26分时建议化疗(推荐级别:1A)。

对于MammaPrint检测的N0-1期患者,临床低风险时不推荐MammaPrint检测;临床高风险且基因低风险患者预后较好,化疗获益低,可考虑豁免化疗(在N1期患者中,可能存在微小获益,但化疗获益大多见于<50岁的患者,尚未明确该化疗获益是否与化疗引起的OFS作用有关,因此这部分患者后续治疗中仍需要考虑OFS药物的使用)临床和基因双高风险时建议化疗(推荐级别:1A)。

尽管多基因检测工具为术后辅助治疗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与指导,但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真实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与注意点:

  • 目前Oncotype Dx原研在我国尚不可及,国内的21基因检测为仿制Oncotype Dx,多数实验室或病理科采用自制检测工具,不同单位之间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或分歧,因此在选择时,需谨慎考虑。

    临床决策的制定需要将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工具的检测结果相结合。

  • Oncotype Dx检测中<50岁且N0期、RS为16-25分或N1期、RS<26分的患者,MammaPrint检测中<50岁的低风险N1期患者的化疗获益无法排除是否受化疗产生的OFS作用影响,后续治疗需考虑联合OFS药物。

 

参考文献:

[1]Zeng H,Ran X,An L,et al.Disparities in stage at diagnosis for five common cancersin China:a multicentre,hospital-based,observational study[J].Lancet Public Health,2021,6(12):e877-e887.DOI:10.1016/S2468-2667(21)00157-2.

[2]Dignam JJ,Dukic V,Anderson SJ,et al.Hazard of recurrence and adjuvant treatment effects over time in lymph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6(3):595602.DOI:10.1007/s10549-008-0200-5.

[3]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多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54-59.

[4]Sparano JA,Gray RJ,Makower DF,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guided by a 21-gene expression assay in breast cancer[J].N EnglJ Med,2018,379(2):111-121.DOI:10.1056/NEJMoa1804710.

[5]Sparano JA,Gray RJ,Ravdin PM,et al.Clinical and genomic risk to guide the use of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N Engl JMed,2019,380(25):2395-2405.DOI:10.1056/NEJMoa1904819.

[6]Albain KS,Barlow WE,Shak S,et al.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21-gene recurrence score assay in postmenopausaloestrogen-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on chemotherap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 Oncol,2010,11(1):55-65.DOI:10.1016/womenwithnode-positive,S1470-2045(09)70314-6.

[7]Kalinsky K,Barlow WE,Gralow JR,et al.21-Gene assay to inform chemotherapy benefit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J].NEngl J Med,2021.[2021-11-01].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08873.DOI:10.1056/NEJMoa2108873.(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8]Cardoso F,van't Veer LJ,Bogaerts J,et al.70-Gene signature asan aid to treatment decisions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NEngl J Med,2016,375(8):717-729.DOI:10.1056/NEJMoa1602253.

[9]Piccart M,van't Veer LJ,Poncet C,et al.70-gene signature as an aid for treatment decisions in early breast cancer:updated results of the phase 3 randomised MINDACT trial with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by age[J].Lancet Oncol,2021,22(4):476488.DOI:10.1016/S1470-2045(21)00007-3.

参考:医学界肿瘤频道

 

1点赞
相关推荐
最新指南:肿瘤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后疫情时代,肿瘤...
近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牵头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2-08 阅读:6467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紫杉类药物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可用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治疗。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是紫杉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导致药物治疗中止,影...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9692
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乳腺癌中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2022-10-10 阅读:7455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20...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多呈剂量依赖型特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经历CIPN,多数患者仅能部分恢复且症状长期持续,...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837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
 摘  要 神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N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罕见并发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重者可导致死亡和严...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2-10-10 阅读: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