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现:
2月份的一天,乳腺门诊(中医)来了一对母女。母亲左手里拎着袋子,右手握着厚厚一沓病历,二人进来一时茫然无措。
大夫望向母亲,“您好,坐吧”,母亲转身指向身后女孩,“她看。”
大夫的目光这才转向女孩,女孩穿着白色轻盈的羽绒服,面容却憔悴沉闷,乌发里依稀可见几缕银丝,身材略微走样,皮肤白皙,只是少点润泽。
她的母亲递上那些病历,大夫仔细查找着其中的内容。
乳腺癌保乳术后;术后病理:浸润性乳腺癌……
“正在吃医生开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但最近睡眠一直不好,有时候感觉一口气喘不上来,感觉比较压抑吧,有时恶心,反胃……月经停了一年没来了。”
女孩向大夫说着自己的情况,站在她身后的母亲,心疼地望着女儿的眼神。她刚刚工作,还没谈朋友,就查出来乳腺癌了;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接踵而至,让这位二十多岁女孩的生命,在癌症面前,她显得那样无力。
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地在医院里上演。
如今,全球乳腺癌整体发病率增加,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报道,美国年轻乳腺癌的比例为5%-7%,而亚洲国家年轻乳腺癌的比例是西方国家的两倍以上。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超过全球2倍,城市地区尤其显著。
与老年女性相比,年轻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
国内多项研究对年轻及老年女性乳腺癌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年轻组比老年组的虽然肿瘤体积更小,但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更高。在预后方面,年轻组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低于老年组。
这些特点与年轻女性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年轻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更高,代谢更旺盛,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强,因此肿瘤生长较老年女性更迅速,其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较高,治疗后更易复发和转移。
而且,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繁忙等原因,年轻女性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开始就诊,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延误。
年轻女性对乳房的外形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年轻女性还有生育、哺乳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患者们的心理上倾向于保乳治疗,而且早在2012年,NCCN指南就指出,年轻并不是保乳术的绝对禁忌。
有研究表明,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可使局部复发率减半,全乳放疗瘤床加量对40岁以下的乳腺癌人群获益最大。
保乳治疗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选择。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全乳切除术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保乳手术更好。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在充分的评估后,保乳手术是可行、安全的选择。
乳腺癌的发病率的确让人堪忧,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对抗乳腺癌的路上,有了越来越多的保障和助攻。比如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实践系统构建健康管理团队,邀约患者加入乳腺癌俱乐部、病友沟通交流群,参与线上线下的社会活动,让患友们在群体中收获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大家度过遍布荆棘的癌症治疗期,进入慢病管理期,重获生命的暖阳。
小知识中医药缓解内分泌治疗副作用
目前指南推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规时间为5~10年,但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易出现潮热、出汗、烦躁、抑郁、心悸、失眠、乏力等不良反应,西医对这些不良反应除对症处理外,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中医药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相关不良反应有效。
有多项研究表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中常见的证型是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脾虚湿阻、冲任失调等,治疗应以疏肝理气、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为主。
中医学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的临床表现归属于“脏躁”“百合病”“郁证”等范畴,目前多主张根据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评估此期的证候特点,再针对性地施治用药。上述门诊遇到的年轻女孩儿,经过系统的中医药调理,症状已有所改善。
图片:摄图网
参考:
[1]王莉杰,刘佳惠,李旭英,彭思意,胡美华,陈婕君,孟令琦.中国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3,23(02):153-158.
[2]贾辛婕,王晴,李琳,王淼,何欣,王艳丽.未婚未育年轻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20,28(05):525-530.
[3]李莉,李娇.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7):77-79.
[4]章颖,柳光宇.年轻女性早期乳腺癌诊治进展[J].天津医药,2016,44(04):408-412.
[5]廖桂花,朱晓芸,吕艳玲.年轻女性乳腺癌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6):362-363.
[6]任云,张晋丹,徐建忠,杨海波.年轻乳腺癌患者与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比研究及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3.
[7]杨雅洁,贡雪灏,刘霞,孙艳花,周鹏.年轻和老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19,40(S1):153-155+159.
[8]王静,关静,刘少玉,姜琳,齐文颖,贾玫.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993-199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