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抗癌的良药,4大原则,需牢记
2022-03-11 浏览:6356 关键词:运动抗癌

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而真正导致死亡的多数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副作用。有研究发现,肿瘤并发症引起死亡占74.2%(92/124)。

因此,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化疗副作用是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对此,2009年就有医学研究人员发现,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癌症症状和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癌患提高自信心和心理舒适度。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坚持长期锻炼还能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研究报道中,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的肿瘤学家和健康服务研究员、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RyanNipp博士指出,癌症患者能在化疗期间进行适当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化疗效果

那么,运动是怎么发挥抗癌作用的呢?相信不少患友对此有所疑问,那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吧。

 

运动抗癌有证据

 

01 促进白细胞的新陈代谢

 

白细胞在人体细胞中相当于“士兵”的角色,起着保护的作用,当外界病毒、细菌等不法分子侵入我们体内的时候,白细胞会在第一时间为我们撑起保护罩,并歼灭掉他们。

适当的运动则可以促进白细胞及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细胞癌变几率。

 

02 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露天的大环境里,环境污染,病毒等外在的各种因素随时都可能侵害我们的身体,可导致体内自由基过多,甚至DNA受损,细胞出现基因突变,加快细胞衰老。

运动则能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提高DNA自我修复能力。此外,运动时,人体的排汗系统会帮助我们带走体内部分的代谢废物。

 

03 加快血液循环

 

癌细胞形成的病灶,主要聚集在血液量丰富的地方。运动可以加快血液流速,使癌细胞不易站住脚跟,被免疫系统清除。

此外,实验证明,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每小时从血液中分泌出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比平时要增加一倍以上。

解答了上述疑问,又有患友发出疑问,相比于普通人,肿瘤患者的体力会比较差,那在运动时是不是要更为小心?

毋庸置疑,要的

 

 

四招需谨记

 

患友在运动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循序渐进

 

肿瘤患者多多少少存在正气不足,可以适当采取强度较小的运动

对于住院期间的病患,因缺乏锻炼场地,则可以选择一些占地少的方法锻炼,如散步、快走等

一旦病情好转,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爱好,环境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户外活动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扩胸、伸腰等伸展肢体运动等

若因身体状态或天气太冷等原因不能到户外进行锻炼,也可选择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一些广播操、原地跑、瑜伽等

 

02 适量即可

 

解放军第107医院肿瘤无创诊疗中心的王义善教授指出,规律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免疫系统释放自然杀伤细胞,从而达到延缓肿瘤生长,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消化功能等功效。盲目追求强度,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癌患朋友应该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期间,达到微微汗出即可,不要陷入排汗越多,越助于排毒的错误认知,运动时只要让感到身热,微汗,脚上产生热感,胸中有暖意升起即可,忌过度劳累损伤机体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选择什么运动,建议患友在进行运动开始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对有急性并发症或放化疗期间有血象异常的患友,不建议运动。

 

03 持之以恒

 

适当运动量有益于癌患的康复,但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研究指出,长期坚持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和体脂肪,更能够强化免疫力。

此外,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物理治疗师对放疗、化疗患者的最低运动要求:每天至少8个小时不躺在床上。当然,每天运动时间应根据个体身体机能调整,量力而行。

# 小贴士 #

1) 一天中较适宜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早晨或下午,另外,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以免出现不适。

2) 对于体质虚弱的癌患来说,运动时间可调整为每周至少3~4次,隔日进行。体质较强者,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

 

04 身心结合

 

除了让身体“热”外,癌患朋友同时也要做好精神上的调养,保持平和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或抑郁状态。

最后要提醒患友的一点是,最近天气转凉,大部分地区处在换季阶段,无论是在户外运动还是室内,都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流感等疾病。如果患友不幸已经患上流感,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因为流感而消耗肿瘤患者的抵抗力,此时,运动则应暂停,静心休息为主。听音乐,练书法、练书画等都可以使自己的情愫平稳下来,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图片:摄图网

参考:乳腺癌互助圈

0点赞
相关推荐
谈“瘤”不害怕!专家解疑乳房纤维瘤的那些事儿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高峰为15-35岁。多数女性在面对乳腺纤维腺瘤时,总会纠结要不要切,切了会不会再长,对妊娠及哺乳...
赵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乳腺中心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21442
快来看,哪些因素导致乳腺癌复发,早知道早防范
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术后和(或) 放化疗后癌灶复发及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43362
别以为胸大是好事,也可能是病!
女生胸大也带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恼。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11-14 阅读:40037
收藏!警惕乳腺癌来袭,这些信号要留意
乳腺癌被称为“女性头号杀手”,且发病正呈持续上升和越来越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4-21 阅读:9139
癌症防治,全面行动,这些饮食建议请牢记
肿瘤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3的肿瘤相关死亡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从膳食层次进行干预已逐渐成为预防和...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3-04-21 阅读: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