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化疗一样,对某些病人来说,放疗也不可避免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
疲劳 是最常见的副作用,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加强休息调养。 皮肤 方面的副作用也较常见,如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疼痛、脱皮、水疱或过敏等,类似于阳光灼伤的反应。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消失。
其他副作用虽然少见但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疗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年龄提前、程度增加。但随着放疗技术日益发展及合理化,降低心脏毒性是完全可能的,目前正在发展的三维放疗技术使得心脏、肺等器官接受的放疗剂量正在逐渐降低。
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低。虽然放疗会影响肺功能,但肺功能的变化尤其是通气功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肺功能可以逐渐恢复。
由于臂丛神经的位置紧邻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引流区,因此当锁骨上或腋窝后接受放疗照射时,臂丛神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临床表现为:同侧上臂及肩膀的疼痛、麻木、刺痛以及上肢无力,这些症状可能在放疗结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
此外,臂丛神经的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有关。
上肢淋巴水肿不仅与手术有关,与放疗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单纯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或者单纯做放疗导致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均在10%以下。但如果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再做腋下放疗照射,那么,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会有所上升。
放疗与化疗的时间配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化疗,随后放疗;
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
化疗、放疗交替进行。
三种时间配合方式分别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
手术后,化疗的延迟可能会增加远处转移发生率,而手术后,放疗的延迟可能导致局部控制率下降。因此,化疗和放疗的时间配合方式并不唯一。
但根据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和经验来看,当手术切除完整,患者具有化疗指标时,首先做化疗,化疗结束后做放疗,放疗开始时间最迟不宜超过术后半年。
图片:摄图网
参考:《协和乳腺健康粉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