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们怀孕时常听人说,“生孩子的疼痛难以忍耐”。
但没想到,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娃的痛,又跌进了哺乳期乳腺炎的坑。
哺乳期妈妈乳腺炎不在少数
母乳妈妈遭遇乳腺炎很常见,但大家的经历却各不相同:
有乳头皮肤破损或皲裂的、喂养不频繁的、产奶过多的、快速断奶的、乳房受压的(如内衣过紧)、部分乳管堵塞导致乳汁淤积的、紧张或过度劳累的、营养不良的、自己或宝宝生病的。
但我要告诉妈妈们的是:你是第一次当妈妈,还在学习哺乳技巧;宝宝也是第一次当宝宝,也需要练习吃奶技巧。新手遇新手,在磨合的过程中出现些问题,很正常。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尽快磨合,和宝宝一起成长,携手度过哺乳期乳腺炎这道难关。
01哪些宝妈容易“中招”乳腺炎?
两类妈妈容易中招。一类是新手妈妈,还有一类是乳汁分泌过多。
哺乳期乳腺炎,多数发病较急,常见于产后一个月之内。
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破溃,甚至可能出现全身的脓毒败血症。
初产妇孕前多准备不充分,哺乳时皮肤耐受性较弱,缺乏哺乳经验,给婴儿吸奶时容易哺乳姿势不当。而乳头皮肤又很娇嫩,不当的哺乳姿势对其刺激较大,常导致破溃、裂口。
当婴儿吸吮乳头时,乳头因破溃引起剧痛,迫使妈妈们喂奶时间缩短,甚至不敢再让婴儿吸吮奶头。于是乳房不能排空,容易乳汁淤积,进而造成产后乳腺炎。
另外,宝妈如果奶水过多,宝宝经常吃不完,乳汁容易淤积,引起乳腺炎。
02如何辨别乳腺炎?
我是不是得了乳腺炎?这也是很多妈妈问得最多的问题。
如何辨别呢?可以从这几个特征来看。
早期症状较轻时,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乳房有胀痛感,局部触摸有硬块,妈妈用手按压会感觉疼痛,乳房局部有红肿等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或没有。
症状持续12~24小时以上,细菌侵入乳腺管后继续向实质侵犯,就会形成感染性乳腺炎。
表现为乳房红肿、触痛、发热(体温往往超过38.5度)以及全身症状,包括寒战、乏力、肌痛等,乳汁分泌可能减少,到了感染后期,可能表现为大面积乳房肿胀伴皮肤红斑,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引起腋下疼痛和肿胀。
此时,务必及时就医治疗。如果妈妈们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就可以有效避免脓肿及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03三步走,把好“预防”关
宝妈患上乳腺炎,自己和娃都实在太遭罪。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做好预防。
“护乳头、常排空、纠姿势”三步走起!
第一步,孕期提前做好乳头护理。
妈妈们于怀孕7个月开始,可以每天用洁净的温水轻轻擦洗乳头,增强皮肤的耐受力,防止乳头过嫩,哺乳时被婴儿吸吮破溃。
如果有乳头内陷,可在日常清洗时轻轻牵拉,方便日后婴儿吸吮,同时也要注意乳头和手部卫生,保持清洁干净。
第二步,哺乳期要注意排空乳汁。
一般每3~4小时哺乳一次,有助于乳腺导管的排空,如乳汁过剩,婴儿不能吸尽,可用手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防止乳腺淤积,结成硬块。
第三步,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时要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并注意纠正婴儿的含乳方式。要保持婴儿的头部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婴儿吸吮时要让其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哺乳时,妈妈们要注意左右交替哺乳,完全排空乳房。
此外,哺乳期女性要保护好双侧乳房,防止碰、撞、挤压造成损伤。建议穿戴松紧适宜的胸罩,防止乳房悬垂。此外,每次哺乳后应充分清洁后,晾干乳头,避免乳头皲裂。
*文章来源:芬母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涉及版权请谅解,联系我们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