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妇科专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要防治乳腺疾病,还是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你知道吗?乳腺疾病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病,很多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今天,为大家梳理5种健康生活方式,赶走乳腺疾病!!!
睡眠:夜猫一族,乳腺癌易感人群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熬夜是乳腺癌的头号元凶。女性连续三年定期上夜班,会比上白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高出40%,如果连续三年以上定期上夜班,患病概率会高出60%。
为什么夜猫族容易患乳腺癌呢?
这是因为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而夜间正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时候。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生变异的细胞不容易被及时清除,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喜欢熬夜的人,为了提神也常常会吸烟(或二手烟)、喝咖啡,这对健康更为不利,甚至可使更多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另外,睡眠糟糕还会导致情绪不良,进而使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而妇科病大多与此有关,乳腺癌更是典型的女性情绪病。
01该怎么做呢?
1 每天争取在晚上11点前入睡,成人保证7小时~8小时的睡眠时间,60岁以上老人不少于6小时,孩子则以9小时~10小时为宜;
2 午餐后应小憩15分钟;
3 晚上出去应酬时,也要严格把好自己的“进口关”,少沾染烟酒等臭名昭著的致癌物。
补阳:阳气充足,远离乳腺癌
夏天一直在空调房待着,冬天躲在屋里不出门,很少接触阳光,为了风度仍然衣着单薄,尤其不注意手脚保暖,这些都导致人体的阳气不足。
中医认为,肿瘤往往就是阳气不足所致:阳气虚了,火力鼓动不足,血液淤滞,不能将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却又排不出去,渐渐地就留在体内,癌症就是从淤滞开始的。
02该怎么做呢?
阳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怕冷和手脚冰凉,而阴寒体质除了怕冷以外,还包括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伴随着口干、眼睛干涩、头发干枯等症状。自己是哪种体质,最好让中医大夫号号脉。
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也可以补充阳气:
首先是多晒太阳,振奋阳气;
其次是扩胸运动,抒发阳气;
最后是晚上临睡前泡泡脚,再对脚底进行按摩,直到发热为止。
情绪:怒愁忧虑压力大,乳腺病找上门
情绪一日三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起起落落,会惹得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也随之沉浮波动,最终引发激素分泌紊乱甚至失常。这是导致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气淤结则两肋胀痛。当女性总是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就会抑制卵巢排卵功能,体内雌激素增高而导致乳腺增生,持续不愈的增生或可进一步诱发炎症甚至恶性肿瘤。
03该怎么做呢?
情绪管理对预防乳腺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1 保持积极、乐观的好心情,不要过分纠结于利益得失,尽量克制忧愁情绪的滋生;
2 多参与社交活动,多和朋友一起交流、唱歌和旅行,多一些平和、豁达、从容,少一些激动、狭隘和烦躁;
3 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须做的事,尝试着制定好规划,坚持分期但按时完成,让一切都有条不紊;
4 尝试冥想、散步、练瑜伽等减压方法,放松心情,赶走烦恼。
美容:滥用激素类化妆品,乳腺癌悄袭
女性天生爱美,希望自己永远面若桃花,肤如凝脂,于是不少女性为了青春永驻,滥用激素类化妆品,甚至滥补雌激素。这很容易引发一些雌激素依赖性的妇科疾病。
乳腺癌的产生就与体内高雌激素水平相关,而高涨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同样也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有时为了保持体内激素分泌均匀,或进行疾病治疗的需要,可以适当补充雌激素,但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是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甚至通过自行购买雌激素保养品来延缓衰老或者延迟更年期。
04该怎么做呢?
建议还是从调整睡眠、饮食、运动这些基本的生活方式开始,保持心态乐观和豁达,让美丽由内而外自然呈现。
运动:步行,让乳腺癌死亡率下降42%
有研究报告表明:
◆ 步行锻炼对乳腺癌死亡率的影响显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79124名妇女,这些人都有连续11年的快走或跑步习惯,结果显示,她们中从未有人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 研究人员还发现,女性只要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定的有氧运动指南来开展锻炼,每周最起码达到150分钟的适度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那么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减少42%。
为什么步行锻炼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有研究报告指出,体育运动可以帮助调节人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水平,而雌激素分泌恰巧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乳腺疾病息息相关。同时,近期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的研究也指出,锻炼有助于减少女性体内的脂肪,而脂肪正是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05该怎么办呢?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指出:
◆如果你想大幅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最佳运动时间是每周至少120分钟的快走锻炼;
◆如果你的工作学习繁忙,那就保证每周有至少60分钟的跑步锻炼;
◆快走和跑步具有同等的功效,只不过锻炼强度不同,因此所需时间也有差异,当强度更高时,花费的时间也就更少。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仅为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