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惧怕的疾病,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专家预测,未来10-20年的发病率仍会处于上升趋势。
那么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呢?只要了解了乳腺癌的易患人群,就可以提前预防乳腺癌。
“胸”险概率可预测
乳腺癌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5%~20%的乳腺癌病人有家族史。
癌症本身并不会遗传,但癌症的易感基因却是可以遗传的。在同等刺激条件下,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癌。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罹患乳腺癌的平均概率是65%。每个人的基因都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拷贝,如果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个癌症易感基因,患癌易感性就会比没有癌症易感基因的人更高。
对突变基因携带者的高危人群筛查,一方面可以起到预测患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管理方案以及早期干预和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癌症患者中进行基因检测,可以为之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预测患其他癌症的风险。
哪类人群需做基因检测
基因会在家族中遗传,因此有乳腺癌家族成员的女性可接受基因检测,以查明是否携带异常基因。通过这些检查,女性能明确其是否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预防癌症发生。有些患者尽管有明确的疾病家族史,但并不一定携带异常基因。大多数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并没有异常基因。
2018年,我国发布了《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以下人群,建议进行BRCA基因检测。
1 ≤40岁发病。
2 ≤50岁发病,同时伴有第二原发性乳腺癌,至少一位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或胰腺癌史或前列腺癌史。
3 ≤ 60岁发病,同时伴有三阴性乳腺癌。
4 所有男性乳腺癌。
5 任何年龄发病,同时满足至少一项以下家族史标准:①至少一位血缘近亲有≤50岁发病的乳腺癌史;②至少两位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③至少一位血缘近亲有卵巢癌史;④有三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和(或)卵巢癌,同时其有至少两位血缘近亲患有乳腺癌(其中至少有1例≤ 50岁)和(或)卵巢癌;⑤血缘近亲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⑥有已知的家族型致病性BRCA1/2基因突变。
七类女性易得乳腺癌
看完了上述内容之后,你是不是窃喜自己没有乳腺癌家族史,没有易感基因,所以就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以为乳腺癌就不会找上来了?
NO NO NO,不要太天真了哟。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度高于一般人群,但一般人群仍是有患乳腺癌的可能的,尤其是这七类女性更需要注意,不然乳腺癌也会“盯”上你的。
1 经常使用含有外源性雌激素产品的女性
乳腺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现在市场上很多女性保健品、化妆品等都含一定量雌激素,如果经常使用或使用过度,可能造成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
2 身体肥胖的女性
脂肪摄入量增多,总热量必然增加。两者均可刺激脑垂体和卵巢,使雌激素分泌增多,而雌激素具有促癌作用。
3 精神抑郁的女性
精神刺激会影响人体的内环境,进一步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体内一种或者多种激素分泌出现异常。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情绪处于亢奋阶段,会使要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受到影响,长期下来就会诱发乳腺癌。
4 上夜班的女性
有研究表明,经常上夜班的女性比正常上下班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且夜班持续时间越久患癌可能性越大。
5 长期吸烟嗜酒的女性
科学研究显示,香烟烟雾中的多种致癌物会造成正常乳腺细胞的DNA受损,从而破坏其自我修复能力,大大增加患癌几率。女性吸烟者乳腺癌的患病率是不吸烟者的4倍。每天饮酒1杯或1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险性比不饮酒者增加45%。
6 单身未育、婚后不育和13岁前月经初潮或绝经晚的女性
哺乳可以通过孕激素的保护作用,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而月经提前或延迟绝经,会造成乳腺受雌激素作用时间过长,容易引发乳腺癌。
7 长期接触放射线源的女性
人体长期暴露于辐射中,特别是孩童时期接触过辐射,会增加成人阶段患乳腺癌的概率。尤其是接受过胸部照射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
珍乳网提醒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乳腺癌的病发,在无法改变遗传和外界环境影响等的情况下,广大女性朋友也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癌症的发病率是逐渐攀升的。因此,建议40岁以上女性朋友定期做乳腺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提前至25岁进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越早发现,越有助于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最后提醒,女性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珍爱乳腺,远离乳患!
愿每一位女性同胞,
在繁忙的生活及工作之余,
别忘记呵护与你朝夕相处的乳房!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哪些人最容易被乳腺癌盯上[J].伴侣,2019(08):62.
[2]陈曦,吴志.专家倡导精准筛查预防“乳腺癌”[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11):30.
[3]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王红霞,盛湲,刘赟,王永胜,王树森,刘军,李恒宇,付丽,殷咏梅,陈策实,管晓翔.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0):787-800.
[4]谢宁.八类女性更要防乳腺癌[J].江苏卫生保健,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