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是女性容易发生妇科疾病的器官, 如子宫肌瘤。有时出于病情需要,医生会做出切除子宫的建议, 但这会使很多女性患者非常困惑, 担心子宫切除后自己是不是就绝经了?还有子宫切除后要不要补充雌激素呢?又听说补充雌激素可能会导致乳腺癌这是真的吗?……
本来切除子宫就已经是很艰难的抉择,谁知切除后还是有无数的困惑和担心仍旧让女性朋友在反复纠结中难以安心,特别是年纪较轻的患者, 为此更是痛苦不已。
01 切除子宫不再来月经就是绝经吗?
妇科专家指出, 子宫只是一个接受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以使受精卵在此着床, 生长发育,并没有其他特殊的生理功能。女性的生理特征及性功能的保持,实际上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密切相关。因此, 子宫被切除后只要卵巢存在, 仍然可以排出卵子,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依旧发生周期性变化。所以,当由于病情确实需要切除子宫时, 不要因这种误解一味拒绝,错失治疗良机。
单纯子宫切除的女性虽然不再有月经来潮,但如果卵巢功能正常,则不属于绝经的范畴。绝经的真正含义其实并非指女性不再有月经,而是指其卵巢功能的衰竭。
满足以下任意一条者,都可认为达到绝经状态:
⑴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⑵ 年龄≥60岁。
⑶ 年龄<60岁停经≥12个月(排除妊娠),在近1年未接受化疗、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或卵巢去势的情况下,FSH和雌二醇水平在绝经后范围内。
⑷ 年龄<60岁正在服用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的患者,FSH和雌二醇水平在绝经后范围内。
注:正在接受LHRH拮抗剂/激动剂的患者月经状况无法判断。化疗前未绝经者即使化疗后停经也不能判断其为绝经后状态,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或药物去势治疗后停经的患者需反复测定FSH和雌二醇水平,确认其为绝经后状态时方能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02 子宫切除后为什么要补充雌激素?
一项《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雌激素与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绝经前切除子宫,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这可能由于子宫本身具有一定内分泌功能,还有术中结扎子宫周围血管后,间接地影响卵巢功能而导致后血清雌二醇(E2)下降,雌激素下降。
同时,子宫切除术后,由于卵巢功能低下,产生诸如潮热、烦躁、阴道干涩等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因此补充小量雌激素,对改善症状是有益的。对已行手术的50岁以下妇女,应合理的补充激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防止更年期症状的提前。
有研究提示,子宫切除后保留的卵巢从术后第2年开始功能明显下降,从术后第3年开始明显衰退。提示我们有必要从术后第2年开始对卵巢功能进行监测,适时行激素替代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03 激素应用剂量及频率与乳腺癌风险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应用绝经激素治疗 (MHT)均会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在西方国家,65~69岁女性乳腺癌的5年发病风险最高(2.09%) 。而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高峰为45~55岁,与绝经高峰年龄一致。
Lancet荟萃分析中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应用不同剂量的雌激素进行MHT均能导致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且风险大致相同。即使口服小剂量雌激素,乳腺癌发病风险仍增加。连续应用孕激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间歇性应用孕激素亦导致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但增加的风险相对较低。
与MHT作用不同,预防性应用抗雌激素治疗可降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在绝经后女性中,预防性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3~5年,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预防性应用他莫昔芬5年,乳腺癌发病风险亦降低。
04 珍乳网提醒
子宫切除后或者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却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临床上在选择是否应用雌激素治疗时,需有明确的应用指征,并除外禁忌证,同时向患者阐述相关风险(与乳腺相关的禁忌证包括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有高催乳素血症、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者需慎用)。若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应注意加强监测,密切随诊观察。只有规范、谨慎应用雌激素,才能平衡风险与获益,为广大女性带来福音。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女性健康的七大误区和不健康的九种征兆[J].科学生活,2010(03):35-37.
[2]魏开敏.子宫切除后对身体会有哪些负面影响?[J].祝您健康,2005(07):31.
[3]夏九云,张学平,张敏.绝经前妇女去子宫后内分泌改变及激素替代治疗[J].临床荟萃,2004(20):1200-1201.
[4]王鹤云,刘淑娟.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雌激素与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3(09):96.
[5]徐颖,王喆,徐雅莉,林燕,王常珺,孙强.绝经激素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Lancet最新文献解读[J].协和医学杂志,2020,11(05):6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