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嚣张的“红颜杀手”——乳腺癌
2021-02-19 浏览:6048 关键词:乳腺癌遗传家族史绝经风险

1.png

40岁的小李最近被诊断为乳腺癌,情绪不稳定的她每每见到医生就抱怨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怎么会摊上这么个病?

 

其实,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女性朋友不幸罹患肿瘤,那么最大可能就是乳腺癌。从世界范围来看,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女性健康头号杀手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癌症研究中心GLOBOCAN 2018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占比中,乳腺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率均位列榜首,全球新诊断乳腺癌病例估计达208.9万例,死亡62.7万例,分别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24.2% (1)15.0% (2) 。其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3/10000013.0/100000。以美国为例,平均每7名女性就有一名可能在一生中患乳腺癌。

 

女性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总体而言发病率最高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英国、瑞典、芬兰、丹麦)、西欧(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南欧(意大利)和北美地区,发病率最低的是东亚和中非。但是,全球的发病率也在变化之中,比较而言,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平台期,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出现快速增长趋势。

2.png

1 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

3.png

2 全球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

 

跟随社会经济同步增长的中国乳腺癌发病率

 

我们国家处于低乳腺癌发病率的东亚地区,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的破坏,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所有女性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居于首位。

 

根据中国女性发病与死亡情况报道,如图3所示:每年全国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800例,占所有癌症的17.07%,居于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榜首。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184900例,发病率为51.65/100000;农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约93900例,发病率为30.73/100000

4.png

3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

 

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之后迅速升高,45~55岁年龄组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在70岁左右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与全球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70~80岁出现单峰相比,中国女性发病年龄更轻,绝经前患者占60%左右。发病年轻化的原因与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关。随着未来经济发展渐趋稳定,以及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国家发病率应该与全球的表现有类似状况。

 

中国与美国的发病率

 

中美是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两个国家。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乳腺癌发病率的对比。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长期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4-2005年,美国乳腺癌发病率(4) 出现了一个明显阶梯式下降。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非西班牙裔白人和西班牙裔中,乳腺癌每年增长0.3%~0.4%;在非西班牙裔黑人和美国印第安/阿拉斯加原住民女性中,乳腺癌每年增长0.7%~0.8%;在亚洲/太平洋岛屿女性中,乳腺癌每年增长约1.8%

5.png

4 美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

 

在中国,根据2000-2011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所收集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5)。然而,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水平虽然较低,但上升幅度相对较大。

6.png

5 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

 

 “红颜杀手为何如此嚣张?

 

乳腺癌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遗传易感基因、乳腺密度、内源性及外源性雌激素、肥胖、饮酒和电离辐射等。

 

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

大约10%的乳腺癌可表现为家族聚集的特征,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目前也已经发现了很多乳腺癌、卵巢癌相关致病基因。BRCA基因是因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而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这位据称全球最性感女性的外婆和妈妈都是乳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显示朱莉的BRCA基因也伴有致病突变。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可以自行查询。研究显示,BRCA1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其一生累积乳腺癌风险是55%~ 65%BRCA2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其一生累积乳腺癌风险是45%~47%

 

生育因素

与卵巢功能相关的诸多生理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晚生育和未哺乳的女性乳腺受雌孕激素作用的时间延长,罹患乳腺癌风险增加。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甚至未来三孩或多孩的开放,广大女性朋友可从保护乳房的角度选择生育。同时,尽可能为宝宝哺乳6个月以上,有充分证据证明,哺乳能够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7.png

 

生活方式

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了乳腺癌风险。前面提到的2004-2005年美国乳腺癌发病率的下降,与2000年以后取消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推荐激素替代治疗有关。肥胖影响激素水平,绝经后的人群中,肥胖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另有研究报道,绝经后体重减轻的女性与体重稳定的女性相比,乳腺癌风险较低。酗酒也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

 

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较为敏感的组织,年轻时是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且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和一次大剂量暴露均增加乳腺癌风险。因此,因淋巴瘤行胸部放疗的儿童或青少年,未来发生乳腺癌的概率会增加。

 

医生说

 

对于一般人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乳腺癌一级预防措施,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特效方法或手段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攻克乳腺癌还是要依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多是在健康普查中发现,也有部分细心女性自己发现乳房肿块后及时就诊。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是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其他很多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使治愈乳腺癌不再是梦想。

 8.png

文稿来源《乳腺癌的真相》,名誉主编:江泽飞、尉承泽,主编:郝晓鹏、王涛、王建东、张少华。如有抄袭、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将保留法律诉讼权利。如需转载本文,请邮件联系cherimm@163.com。我们欢迎您分享转发,帮助更多的乳腺患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0点赞
相关推荐
谈“瘤”不害怕!专家解疑乳房纤维瘤的那些事儿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高峰为15-35岁。多数女性在面对乳腺纤维腺瘤时,总会纠结要不要切,切了会不会再长,对妊娠及哺乳...
赵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乳腺中心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21446
快来看,哪些因素导致乳腺癌复发,早知道早防范
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术后和(或) 放化疗后癌灶复发及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43365
别以为胸大是好事,也可能是病!
女生胸大也带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恼。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11-14 阅读:40043
收藏!警惕乳腺癌来袭,这些信号要留意
乳腺癌被称为“女性头号杀手”,且发病正呈持续上升和越来越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4-21 阅读:9140
癌症防治,全面行动,这些饮食建议请牢记
肿瘤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3的肿瘤相关死亡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从膳食层次进行干预已逐渐成为预防和...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3-04-21 阅读: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