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但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极佳,是疗效最好的实体瘤之一。
但即便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不希望自己去遭受这种痛苦。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能早期揪出乳腺癌,让癌细胞逃无可逃呢?
_ | 认识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 _ |
---|
乳腺癌虽有一定家族遗传性,家族内患癌者有一些相同的基因突变,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但家族遗传性只占乳腺癌的5%~10%,大多数乳腺癌不是家族遗传的。
导致乳腺癌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存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乳腺癌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1 生育情况改变
生育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从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已生育的妇女高30%;35岁以上妊娠初产者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3~4倍,每多生育一次可降低患乳癌风险10%~13%;此外,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晚(大于55岁)、不哺乳,多次人流史、性生活不和谐等,均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2 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饮酒、肥胖、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
乳腺癌高发国家的肥胖率大多超过了15%,体重指数越高,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并肥胖者,其患癌风险增加近30%。另外,久坐时间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成正比,久坐每增加1小时,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
3 社会及职业因素的影响
如电离辐射、久坐、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工作压力、情绪无常、抑郁、紧张等)、精神创伤、作息无规律等,均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4 外源性激素使用
长期口服避孕药、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要谨慎使用外源性激素。
_ | 早期揪出乳腺癌,记得这两项检查 | _ |
---|
要想早期揪出乳腺癌,先要了解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歪斜、乳头内陷以及乳房皮肤异常等。要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些情况,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早期筛查对乳腺癌的防治十分重要。那么多“早”才合适呢?《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建议,女性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这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率很有意义。
目前,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常采用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摄片联合的方式,这是获得早期诊断的关键。
1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超声可显示结节的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能准确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物,可观察病灶区血液供应情况。加之,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新技术的加入,使超声的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
由于经济方便、可反复进行等优点,超声检查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钼靶X线检查
乳腺钼靶是一种X线检查,广泛应用于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筛查,是迄今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筛查手段,也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接受X线筛查的妇女死亡率平均下降49%。
对比乳腺的自查和体检,钼靶可以发现还未能摸出的肿块或者根本无法摸到的钙化灶。乳腺钼靶成像速度快,照射剂量低,可清楚显示病灶钙化分布、形态及大小等,对直径小于0.1毫米的钙化点也可清晰显示。乳腺导管原位癌多数表现为沿乳管走形的异常钙化(尤其是微小细沙样钙化),乳腺钼靶的诊断敏感度是最高的。
_ | 珍乳网提醒 | _ |
---|
最后要提醒的是,乳腺癌并非是女人的“专利”,男性同样也会患乳腺癌,虽然占比较低,但恶性程度往往较高,易侵犯周围组织及远处转移,病死率较高。因此,同样也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也有不少女性朋友想当然觉得:钼靶夹得那么疼,我不要做,只做乳腺彩超行不行呢?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漏诊乳腺的异常钙化,会错过在最早期就发现危险并做出防治的良机。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式是定期体检。请记住: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B超和乳腺X线(钼靶)检查是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基本项目,因此建议大家最好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1~2年做一次钼靶检查。而对一些特殊高危人群,建议在30~35岁就开始定期筛查,并且缩短筛查间隔,每年一次钼靶检查,6~12个月做一次B超检查,必要时每年再做一次磁共振检查。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1]乳腺癌筛查请从40岁开始[J].江苏卫生保健,2021(04):21.
[2]彭珏.乳腺癌,全球诊断人数最多的癌症[J].江苏卫生保健,2021(04):19.
[3]王婷,赵鑫.乳腺癌早期筛查手段的研究进展[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1,9(02):156-160.
[4]李冬.B超还是钼靶,乳腺癌筛查怎么选[J].江苏卫生保健,2020(08):20-21.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08):6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