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棕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
作为节日里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粽子,自然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市面上粽子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特别是当下,几乎是“万物皆可包”。
每到这个时候,患病的姐妹们,就会给小编留言询问“能不能吃粽子”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粽子一般是由糯米制成,黏度高,不易消化,大量食用后会出现胃酸过多、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而粽子整体来说有两种口味,即北派的甜粽子和南派的咸粽子。
北派 |甜粽子
甜粽子如豆沙粽子、红枣粽子、蜜枣粽子等,含糖量较多。患者大量摄入高糖饮食,可能使血浆中的胰岛素样因子和血糖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胰岛素样因子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
南派|咸粽子
咸粽子如腊肉粽子、咸蛋黄粽子、海鲜粽子等,含有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嘌呤、盐和热量(一个普通的粽子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而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饮食会加重乳腺癌,高盐会诱发或加重患者的骨质疏松。
超重、肥胖者应限制粽子种类,并控制粽子的进食量,以免加重肥胖,而肥胖会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乳腺癌患者,大量进食后会升高血压、血脂,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大脑缺血或加重心脏缺血。
对于包有海鲜如鱿鱼、干贝、海虾或香菇等高嘌呤食物的粽子,如果患者大量进食后,会导致尿酸急剧升高,从而诱发痛风发作或加重痛风。
正在化疗期间有胃肠道不适的乳腺癌患者,或本身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肝脏疾病、食管炎或胃肠疾病等,不宜多吃肉粽、蛋黄粽、火腿粽等粽子,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病情。
糯米中的支链淀粉相对更多,容易与淀粉酶发生作用,能更快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热糯米饭升糖指数高达97(堪比葡萄糖)。而甜粽又含有很多糖,因此会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升高更多。
所以,这类患者一定要对粽子尤其甜粽加以节制,一天食用量以不超过1个为宜,否则会导致血糖更高,进而损伤胰岛功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稳定。
建议:患者尽量选择“白粽”(仅用糯米)或“杂粮粽”(糯米中添加粗粮),且吃粽子前可以先吃些蔬菜或肉食,可帮助延缓血糖上升。
有慢性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所以要少吃含瘦肉或盐较多的咸粽。
1 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热食。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在被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更易被消化吸收。而一旦冷却,支链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注意:食用后不要立即喝冷水、冷饮料或吃生冷食物。因遇冷凝结不消化,易造成腹胀。另外,由于近期气温较高,细菌容易繁殖,彻底加热后再食用更安全。
2 由于粽子提供的营养物质单一,可以搭配清淡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肠胃蠕动,避免食用粽子引起的肠道消化不良。
3 粽子比较黏腻,患者在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被噎住,尤其是老年患者。最好能同时喝点茶水,如绿茶、菊花茶,有利于吞咽和消化。
4 如果患者存在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那么建议患者要少食多餐,并控制一天粽子的总摄入量。
5 粽子最宜中午吃。早晨是人体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晚上吃粽子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失眠,特别是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吃粽子了。
6 如果食用粽子后不消化,可以在饭后散散步,喝杯酸奶,吃些山楂片,或用手按摩腹部,实在不行可以口服健胃消食片或吗丁啉等药物来帮助消化。
图片:摄图网
参考:
[1] 林雁儿.“粽”说健康[J].中国健康月刊,2008(6):78-79.
[2] 林曼桦.六款健康粽子,总有一款适合你[J].糖尿病之友,2015,0(6):30-34.
[3] 顾佳韵.热冷、咸甜、传统、改良:你知道怎么健康吃粽子吗[J].康复,2015,0(6):30-31.
[4] 高键.少些胆固醇,端午更健康[J].中国家庭医生,2011(13):21-21.
[5] 蒋家騉.粽子好吃莫贪嘴[J].家庭用药,2014(6):39-39.
[6] 吴春晓.端午节的健康密码[J].大众医学,2013(6):53-53.
[7] 林楠.健康吃粽子[J].糖尿病新世界,2013(6):56-57.
[8] 冯晓慧.馅料营养混搭 粽子吃出健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5,0(6):82-83.
[9] 张嫦卿.如何做健康“食粽人”[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6):50-51.
[10] 刘泽君.粽子,这样吃才健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3(6):83-83.
[11] 禤影妍. 端午粽子香 吃粽要健康[N]. 家庭医生报,2010-06-14(002).
[12] 范志红.粽子,怎么吃好?[J].健康,2012(06):18-19.
[13] 田栓磊.最适合和粽子一起吃的食物[J].中华养生保健,2012(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