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是死亡原因
2022-05-04 浏览:475 关键词:乳腺癌转移

乳腺癌肿瘤细胞和其所在的“土壤”环境产生相互促进对方生长的恶性循环效应,从而促使了肿瘤的转移;治疗上只要切断这个循环机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降低乳腺癌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患者有望在肿瘤切除手术前,通过检测体内一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即可帮助预测以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程度。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发现乳腺癌转移的新机制。研究表示,乳腺癌肿瘤细胞和其所在的“土壤”环境产生相互促进对方生长的恶性循环效应,从而促使了肿瘤的转移;以后治疗上只要切断这个循环机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转移的风险程度。

中国乳腺癌患者平均比欧美小10岁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每3分钟就有1位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抗癌健康网介绍,而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增长率上升,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中国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低于欧美国家的55岁。

乳腺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乳腺癌本身,而是乳腺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乳腺癌死亡率并未排在第一,目前乳腺癌的早期治愈率很高,有六七成的患者早期是可治愈的,其余三四成会发生复发或转移。因此要治疗乳腺癌,掌握其肿瘤转移机制非常重要。

小编指出,肿瘤相当于“种子”,微环境相当于“土壤”。该研究就是揭示乳腺癌“种子”和“土壤”之间的互动关系。乳腺癌土壤中最多的炎症细胞就是巨噬细胞,这种细胞在被激活后就可以帮助“种子”生长了。被激活的关键是种子会释放的一种叫GM-CSF的细胞因子。

乳腺癌细胞本来应该是上皮细胞,但是有部分肿瘤细胞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这种转化让原本圆圆的肿瘤细胞变成了长条的梭形,活动能力就更强了,更容易转移。同时转化后的肿瘤细胞就会分泌这种GM-CSF的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改造“土壤”提供治疗新思路

清楚乳腺癌这个恶性循环机制之后,打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转移的几率。

在治疗方面,曾经的着眼点都集中在对肿瘤细胞本身的打击,但对它生存的土壤则较少关注,这为以后开放针对乳腺癌土壤的靶向药物提供了试验依据。

由于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程序,推广到临床诊断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靶向药物的开发和临床普及则要10-15年甚至更久。

怎样能避免乳腺癌转移?乳腺癌罕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及胸膜、骨骼、皮肤软组织、肝、脑。对于不同部位的转移, 乳腺癌进行治疗后出现转移好治疗吗?有的患者一致认为转移后的乳腺癌就无法治疗了不一定。

怎样能避免乳腺癌转移?

一般来说。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各不相同。

乳腺癌转移如何预防 对抗菌素治疗无效。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含铂类抗癌药(如PDD化疗。象CA P方案,肺为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开始一般表示为干咳。NVB+PDD方案等。

一般能使60%以上患者的病灶在短期内达完全消退。

同时注入药物做腔内治疗。药物可选用PDD也可选用抗癌中药揽香烯或生物制剂坏死因子等。

一般都会有很好的短期疗效。

这两种部位的转移,胸膜转移一般表示为胸腔积液。可予胸穿抽出积液。经过合理化治疗,一般远期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多数病例可维持2~3年的带瘤生存,少数甚至可达78年。

同位素治疗以及放疗。

内分泌治疗能兼顾全身其他脏器,骨转移也是很常见的一般以胸腰椎、骨盆及肋骨多见。表示为受损部位的骨骼疼痛。使用化疗效果较差。常用有效方法为内分泌治疗。而同位素治疗仅对骨骼起作用,放疗会使受照部位的正常脏器受到损害,受剂量限制及部位限制,因此常只用作止痛治疗。骨转移虽然是较为严重的但如果不合并有其他部位转移,这种病例通常发展较为缓慢,且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经合理治疗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临时生存。笔者4年前治疗一例双侧乳癌全身广泛骨转移患者,使用内分泌治疗,虽不能使其病变消退,但能使其稳定且略有缩小,患者至今仍如健康人般生活。

一般对化疗,皮肤、软组织转移。

内分泌敏感,近期效果较好。但须注意的有些患者刚开始仅表示为一些孤立性转移灶,如锁骨上或局部区域的单个转移灶。有人仅予手术切除+补充放疗就了事,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全身治疗,结果很快就出现第二、第三…个转移灶。 使用介入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肝转移一般对化疗及内分泌治疗都不太敏感。但对其生存期的延长并不是太明显。脑转移一般预后恶劣,常采用放疗。 晚期乳腺癌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当然。合理的治疗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想为了达到一个好的疗效,常将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中医治疗等一并同时使用。这实际上是对其中的某项治疗不放心,心中无底。不只事与愿违,造成浪费,而且给后期的进一步治疗造成困难。

0点赞
相关推荐
谈“瘤”不害怕!专家解疑乳房纤维瘤的那些事儿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高峰为15-35岁。多数女性在面对乳腺纤维腺瘤时,总会纠结要不要切,切了会不会再长,对妊娠及哺乳...
赵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乳腺中心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21434
快来看,哪些因素导致乳腺癌复发,早知道早防范
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术后和(或) 放化疗后癌灶复发及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09-23 阅读:43348
别以为胸大是好事,也可能是病!
女生胸大也带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恼。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4-11-14 阅读:40034
收藏!警惕乳腺癌来袭,这些信号要留意
乳腺癌被称为“女性头号杀手”,且发病正呈持续上升和越来越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4-21 阅读:9136
癌症防治,全面行动,这些饮食建议请牢记
肿瘤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3的肿瘤相关死亡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从膳食层次进行干预已逐渐成为预防和...
珍乳网 珍乳网官方主编
2023-04-21 阅读: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