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科普:肺结节穿刺活检的一些问题
2022-07-05 浏览:7534

乳腺癌患者在发现肺部结节时,临床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因素,建议进行肺部结节穿刺活检,以确诊是否为癌症的转移灶。健康人在肺部CT体检后发现的肺部结节,也要排除是否为原发性肺癌。

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获得肺部病变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患者及家属关于穿刺活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总结了最常见的疑问,并对其进行解答。

疑问1:如果病变是恶性肿瘤,穿刺活检是否会刺激其生长或导致转移?

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其发生概率极低,《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中指出,针道种植转移非常罕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0.012%~0.061%,因此与穿刺活检给患者带来的益处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我们穿刺过程中采用的同轴穿刺的活检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针道种植转移的发生。拔针时将针芯插入套管内作为保护,可以避免活检获取物沿针道脱落。

疑问2:穿刺前我们已经做过CT平扫,为什么还要做增强CT?做过PET-CT为什么还要做增强CT?

术前会诊,评估影像资料后,建议患者完善增强CT时,有时会被质疑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重复检查的问题,此刻,真的想大喊一声:冤枉呀!在“穿刺界”流传一条穿刺法则,即“无增强,不穿刺”。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

①有助鉴别诊断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畸形等,从而避开穿刺禁忌症的“大坑”;

②更清楚地显示平扫上看不见的血管,以及与纵隔肺门大血管的毗邻结构,从而帮助避开穿刺路径上的血管以及病灶内的滋养血管,降低出血风险;

③更好地显示病灶的血供情况,区分病灶活性区与坏死区,指导穿刺部位,从而提高穿刺的阳性率;同时,由于疾病的动态发展,还要强调影像资料的“时效性”,推荐使用穿刺手术前1个月以内的片子。

另外,PET-CT和增强CT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影像检查,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取代。PET-CT属于核医学的检查,通过静脉注射18F-FDG,反映病变的代谢情况,鉴别病灶良恶性的同时,可以更敏感地提示病变的位置,但是其不能显示血管及病灶血供等。

患者,男,25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图①②CT平扫肺窗及纵隔窗示右肺下叶占位(红色箭头),考虑右肺下叶占位并感染,建议穿刺。图③行增强CT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同动脉,且连续层面观察与右肺动脉干相连续,最终诊断为右下肺动脉瘤。此病例若未行增强CT而贸然穿刺,将会造成大出血。

患者,男,69岁, 咳嗽、呼吸困难半年余。图①②CT平扫纵隔窗及肺窗。图③增强CT,红色箭头所指为较粗大的肋间动脉,此病例若采取俯卧位穿刺,有损伤肋间动脉导致出血的风险。图④术中采用仰卧,左侧垫高位,对应增强,取病灶边缘有活性部位。病理结果回示:鳞状细胞癌。

患者,女,72岁,综合ICU患者,间断腹痛伴纳差2月,胸闷1月余,加重3天。图①PET/CT的MIP图;图②PET/CT冠状位图;图③胸部增强CT冠状位。图④⑤⑥分别为右下肺近纵隔软组织影的PET/CT、CT平扫纵隔窗及增强CT,临床要求穿刺此部位明确病理。考虑患者目前呼衰,病情较重,穿刺风险较大。浏览其PET/CT图像,寻找穿刺更安全的转移病灶。图⑦⑧⑨分别为右胸壁结节的PET/CT、CT平扫纵隔窗及增强CT,与临床医生沟通后更换穿刺部位。穿刺病理示:腺癌。

疑问3:“大夫,我比较怕疼,穿刺过程中能否全麻?”

穿刺活检为微创操作,局麻即可。2%利多卡因5 mL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根据患者反应、麻醉效果及进针深度,麻醉剂可适当加量;充分的胸膜麻醉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胸膜反应的发生。

因穿刺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固定姿势不动,而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因此患者的配合尤其重要。有些部位的病灶(尤其是肺底)受呼吸运动影响比较大,因此患者术前要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术中保持放松的状态,平静呼吸。

对于年龄较小(10岁以下)、不能完全配合的小朋友,可以考虑全麻下行穿刺活检,此时应有麻醉医师配合。

疑问4:“大夫,我做完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能不能不坐轮椅,自己走着回去”?

手术过程中,取材结束拔除穿刺针后,常规会行CT扫描,以判断有无气胸、出血等即刻并发症发生。有的病人术后当即没有发生并发症而掉以轻心,若自己走回病房,剧烈运动等有可能会导致迟发性气胸。因此,术后应坐轮椅返回病房且卧床休息24 h,谨遵医嘱,才能更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疑问5:穿刺活检之后,是不是病灶就没了?

并不是。穿刺活检只是诊断性操作,从病灶内取出一部分组织或细胞送检病理,以明确病变性质,并不能根治病灶。但是在获得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之后,能够指导后续治疗。而由穿刺技术衍生的一系列微创介入手术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如:置管、囊肿抽吸硬化、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及治疗目的,针对性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

如果是癌症患者的转移性肺部结节,在穿刺获得病理后,主管医生还要根据转移灶的分型制定综合治疗的方案。

疑问6: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取多大的结节?

穿刺结节的大小无明显限制,凡是根据病灶在CT影像学上的表现,可设计顺畅的进针路径的,均可行穿刺活检,但是对于小于1 cm的结节,病灶越小,穿刺的假阴性率越高。由于假阴性的存在,当穿刺病理结果提示良性(如炎症),但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时,仍不能放松警惕,必要时行再次活检,以进行验证。

此外,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除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之外,还取决于病理科检测的敏感性,因此要多学科共同合作。

图①CT平扫示左肺上叶小磨玻璃结节(红色箭头),大小约7 mm×5 mm。图②③穿刺术中图像,红色箭头所示为结节,黄色箭头所示为穿刺针,采用步进式进针至结节边缘并取材。图④病理:肉眼所见灰黄条状组织1条,长约0.6 cm,直径约0.1 cm。病理诊断符合原位腺癌。

疑问7:需要取多少标本?

由于肿瘤具有异质性,而穿刺活检为小样本活检,活检标本不能反映病灶的全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多取,穿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同轴系统,多方位多点取材,从而保证穿刺标本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满足后续的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等。

若病灶偏大,并无明显增高的出血风险,则考虑多次取材;若病灶偏小,或穿刺后针道出血明显,可一次穿刺即可(0.5-1 cm 2条-3条)。实际穿刺次数多根据病灶的特征、穿刺的难度、并发症的有无、标本的质量等而定。有研究者认为至少穿刺2次为佳(1 cm左右3条-4条)。

疑问8:病理结果多久能出?为什么这么慢?

一般需要至少3个工作日,从穿刺活检获得标本到出具病理学报告需经历“制片”及“显微镜检查”等基本流程。活检取得的标本需立即用固定液(10%福尔马林)固定,之后送到病理科后还需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切片才能完成制片(对于骨或钙化组织,在包埋前还应进行脱钙)。常规石蜡切片需经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方可在显微镜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对于一些形态学上无法明确病变性质的,还需加做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辅助诊断及鉴别。

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在由报告医师书写完成后,需经由高年资医师进行审核,遇到疑难的病例时,则需全科会诊。部分初诊为肉芽肿性炎的患者,需要行TB-DNA,以鉴别结核。另外对于部分需行基因检测的患者,还需要再等待1周左右。

由于制片过程复杂性的客观存在,且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显微摄影观察和结果判读的准确性,所以希望大家在标本送检后能够耐心等待。明确诊断之后,再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有的放矢。

参考:

[1].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185-198.

[2]白冲,李时悦,宋勇,周建英.肺癌小样本取材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5):406-413.

作者:乳腺科吕鹏威

3点赞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微妙关系
乳腺癌和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
张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 主治医师
2023-01-18 阅读:8347
总是睡不好觉?别怕,实用助眠指南来了
睡眠是大脑的暂时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期间得到修复和加强。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有效保护...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1-06 阅读:7211
乳头溢液莫慌张,乳管镜检查帮你妥妥地解决
不少姐妹都有过自己在非哺乳期发现乳头溢液的情况,内衣上往往会留下一些溢液的痕迹,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既害羞又慌张,不知所措:&ldquo天哪,我乳房怎么...
陈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甲乳外科 副主任护师
2023-01-06 阅读:9918
当乳腺癌患者感染新冠,请从容面对!
最近全国医疗界的热点无疑是新冠病毒。随着全国防疫政策的变化,各地逐步放开,很多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幼人群不淡定了。每天都能接到患者咨询,甚至多年未见...
盛佳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科 副主任医师
2022-12-23 阅读:6657
乳腺癌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如何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医师制定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型、大体检查、镜下观察和诊...
王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2022-12-13 阅读: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