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不要用升白针?
2022-04-27 浏览:132

不少患者对于化疗期间的用药都很是看不懂,一个个名字叫全都很费劲,更不用提清楚每个药的用途。

 

你也许不知道“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升白针肯定不陌生,也有很多疑问想要提出来。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升白针的问题。

 为什么化疗后用升白针? 

大多数的化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讲都是个不愿提及的经历,恶心呕吐的,掉头发的,手黑舌头黑的,种种副作用不一而足。

 

而有一种是大家并不能直观感受到的,但也是最危险的,就是白细胞的降低。

最近很火的动漫《工作细胞》对血液里的各种细胞都有个很形象直观的介绍。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力来源之一,是人体抵抗各种致病菌和清除体内“叛变”细胞的主力,主要作用就是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不要生病。

而化疗药的本质,可以说是“毒药”,毒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于白细胞又有着很强的杀伤作用,典型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是为了遏制肿瘤,就不得不使用化疗药物。

而白细胞降低之后,差不多就相当于体内的警察们都下岗了,部队也都退伍了,处于一个无人监管的状态。

这时候,各种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轻则感冒发烧不断,重则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感染。

 

所以,就需要升白针来帮助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保持身体的免疫力,以保证患者有足够强力的身体去支撑接下来的治疗,面对未来的生活~

 升白针是个什么? 

很多人看病往往觉得全部听医生的就好了,自己不是很关心治疗和药的问题。

事实上,了解治疗方案和了解你用的药物,可以更好的帮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成年人的白细胞来源主要是骨髓。骨髓接收到来自身体的“生娃”政策之后,才会按部就班的制造一批批白细胞。

 

而这个“二孩政策”的文件,是一种细胞因子,负责给骨髓下达“增值”的命令。这个因子叫做G-CFS。

不过,白细胞就像韭菜一样,每1-2周就会收割一茬,然后骨髓再重新制造,这是个比较稳定的过程。

 

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会像收割机一样唰唰得收割过去,白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降到一个很低很低的水平,让人体处在感染生病的边缘。

这时候,仅仅靠自身的“二孩政策”是不够的,就需要人造的“三胎政策”来刺激骨髓的生长,制造更多的白细胞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力。

 

这种人造的“三胎政策”就是升白针,主要成分也是G-CFS,它是通过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跟人体自己产生的具有相同的作用。

另外,人体的骨髓增值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完全不需要担心升白针会“涸泽而渔”,大家可以计算一下,80岁的人,1-2周换一次白细胞,差不多一辈子可以换2-4千次,化疗次数一般都是4-8次,跟几千次比起来微不足道,完全不用担心。

 升白针会导致白血病吗? 

仅有非常少量的报道表示升白针会让一种Kostman综合征的疾病转化为白血病。

2010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化疗患者中,使用升白针的,引起白血病的大概只有0.4%,而且不能确定是不是化疗药物导致的(部分化疗药有致癌性),而不使用升白针的患者,会有额外3.4%的概率死于感染。

 

所以,我们说,治疗不是个丁是丁卯是卯的问题,它需要做很多的权衡和比较,医生能做的,就是在所有的选择中,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而患者需要做的,是在可用的这些方案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如果你的化疗方案是副作用比较重的,对白细胞杀伤比较厉害的,就可能需要使用升白针帮助避免化疗过程中的感染问题。

 长效短效有区别 

升白针也不是只有一种,大致分成长效升白和短效升白两种。

长效升白针是作用在各个“阶段”的白细胞,在化疗的第二天,就开始发挥作用,持续不断的促进白细胞生成,让各茬儿白细胞一批批窜出来,帮助身体提抵抗病原体。

 

短效升白针的效果比较短促,促进接近成熟的那一波白细胞出来,升白的效果比较迅速,但是很快就失去效果。往往需要连续数天使用,伴随比较明显的骨痛。

两种类型的升白针都可以达到升白的目的,长效升白针是在白细胞降低前就开始起作用,保护整个疗程;短效升白则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保证度过那几天的“低谷”。

所以,如何选择,还是要考虑患者自身的化疗方案,就医方便程度,以及经济情况。

 最后叨叨两句 

化疗是个比较辛苦的过程,除了病人自己要勇敢积极的面对之外,病人家属也需要给与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乳腺癌是个治愈率很高的疾病,我们更多的可以将它跟高血压糖尿病看做是一样的慢性疾病对待。

化疗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作为医生,我们也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守护健康,对抗疾病。你的信任,是我们与你一起攻克顽疾的信心和责任。

 

 

0点赞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微妙关系
乳腺癌和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
张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 主治医师
2023-01-18 阅读:8397
总是睡不好觉?别怕,实用助眠指南来了
睡眠是大脑的暂时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期间得到修复和加强。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有效保护...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1-06 阅读:7274
乳头溢液莫慌张,乳管镜检查帮你妥妥地解决
不少姐妹都有过自己在非哺乳期发现乳头溢液的情况,内衣上往往会留下一些溢液的痕迹,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既害羞又慌张,不知所措:&ldquo天哪,我乳房怎么...
陈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甲乳外科 副主任护师
2023-01-06 阅读:9986
当乳腺癌患者感染新冠,请从容面对!
最近全国医疗界的热点无疑是新冠病毒。随着全国防疫政策的变化,各地逐步放开,很多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幼人群不淡定了。每天都能接到患者咨询,甚至多年未见...
盛佳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科 副主任医师
2022-12-23 阅读:6714
乳腺癌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如何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医师制定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型、大体检查、镜下观察和诊...
王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2022-12-13 阅读: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