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善感女性易得乳腺癌
2022-05-04 浏览:273

如果确诊是乳腺癌,只要早期发现,80%至90%的人,都能够治疗。如果发现得比较晚,也有40%的人可以长期生存,关键是要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治疗。

情绪和乳腺癌也有关系吗?其实是有关系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联系,但是情绪低落或波动比较多的人,容易引发乳腺增生,间接导致乳腺癌。

西化饮食习惯使发病年龄提前10岁

"虽然乳腺癌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西化饮食习惯,对于乳腺癌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专家指出。

早在二三十年前,乳腺癌还是比较少见的病,但是现在,经常会听说。据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增加了40%。

"高糖、高脂肪与高蛋白的饮食习惯,越来越普遍,而且夜生活丰富,缺少户外活动与锻炼。"王晓稼说,这些习惯使中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病年龄比欧美人士提早了10年,高发年龄是40至45岁。

除了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王晓稼列了几类高发人群:曾有乳腺癌患病史的、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首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的妇女及从未生育的妇女、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并在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妇女、患有慢性乳腺疾病的、月经初潮在12岁或停经在55岁之后的妇女、长期应用雌激素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妇女等。

手指只能感知1.5厘米的肿块

那么该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呢?乳房自查在网络上广为推崇,但是王晓稼提醒大家,这种自查的功效被过分夸大了。

"2005年,美国就不再把乳房自查列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了,因为当手指可以感觉到乳房肿块时,这个肿块已经有1.5厘米左右大小了。"

比较好的办法是X光检查,尤其是现在的钼钯照相检查,是最可信赖的乳腺癌早期检查手段。

"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能够每18个月左右就进行一次专业的乳房检查,包括X光检查和专业医师的触诊。如果是那些有家族史和生活忙碌的高压女性,最好从30岁开始,就定期检查。"专家指出。

特别是小叶增生,几乎十名女性中有八人有这种情况,在每年体检中,困扰着许多女性,其实不用太为小叶增生是否会癌变而担心,大多数小叶增生是不会癌变的,关键就是要看这种增生是否存在不典型增生,如果是非典型增生,那么就会存在癌变的机会,当然,后者就需要依靠专业医生了。

乳腺癌不需要特别的忌口

"只有依靠常规的手术、放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等基础治疗,才是正确的治疗之道。"专家指出。

乳腺癌的患者也不必忌口,特别是大豆,在民间对大豆有很大的误解,说其中的植物雌激素会加重乳腺癌。其实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对体内雌激素平衡有双向调节作用,即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雌激素,又不会加重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甚至还有很好的辅助治疗的作用。

"目前为止,没有一项研究证明某一类食品与乳腺癌的复发或转移有关,不需要太忌口。"专家指出,如果治疗得当,乳腺癌患者还可以怀孕生子,最近欧美有研究已经证明,怀孕生子并不会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

0点赞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微妙关系
乳腺癌和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
张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 主治医师
2023-01-18 阅读:8313
总是睡不好觉?别怕,实用助眠指南来了
睡眠是大脑的暂时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期间得到修复和加强。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有效保护...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1-06 阅读:7150
乳头溢液莫慌张,乳管镜检查帮你妥妥地解决
不少姐妹都有过自己在非哺乳期发现乳头溢液的情况,内衣上往往会留下一些溢液的痕迹,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既害羞又慌张,不知所措:&ldquo天哪,我乳房怎么...
陈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甲乳外科 副主任护师
2023-01-06 阅读:9871
当乳腺癌患者感染新冠,请从容面对!
最近全国医疗界的热点无疑是新冠病毒。随着全国防疫政策的变化,各地逐步放开,很多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幼人群不淡定了。每天都能接到患者咨询,甚至多年未见...
盛佳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科 副主任医师
2022-12-23 阅读:6611
乳腺癌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如何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医师制定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型、大体检查、镜下观察和诊...
王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2022-12-13 阅读: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