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科门诊,常常有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给她们开钼靶检查,她们的理由是听说钼靶看的清楚准确。
这部分人有二十多岁尚未结婚的,有三十几岁哺乳结束的,也有四十多岁进入围绝经期的。
那到底什么样的人需要乳腺钼靶检查呢,今天我们讲讲关于乳腺X线检查的一些事儿。
乳腺X线钼靶摄影是早期检测出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它是目前一致发现的可以降低乳腺癌相关死亡率的唯一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备注:得出这种结论的数据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目前我国农村乳腺癌筛查主要以超声筛查为主。)
乳腺X线摄影是利用X线穿过乳腺及其周围组织,X线会因为组织的特性而发生衰减,之后被吸收,然后被记录在设备上形成影像,通过处理和显示这些影像,做出诊断。
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包括2个位置的拍片,头足轴位(CC位)和内外侧斜位(MLO位),通过这两种标准位置照片,可以保证乳腺相对活动的下部以及相对固定的上部和内侧部分充分成像。当然必要时也有一些特殊的方位,比如乳沟位,局部点压等。
(MLO位:内外侧斜位)
(CC位:水平位)
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影像,必须对乳房进行充分的压迫,充分的压迫会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并且降低辐剂量,也能使得乳腺厚度均一,压迫还能减少乳房运动并最小化组织的重叠,从而提高诊断质量。
但这种充分的压迫会引起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研究表明,由患者自己控制压迫使疼痛感显著更轻,同时图片质量也有保障。
作为一种X线检查方式,乳腺钼靶也是有辐射的,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40岁时开始乳腺X线钼靶常规筛查会增加辐射引起乳腺癌的风险。
目前常用的数字乳腺X线钼靶摄影的辐射剂量低于原来的屏片摄影(可以简单理解为数码摄影和胶卷相机摄影的区别)。
常规筛查行乳腺X线钼靶摄影所接受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接受3个月自然本底辐射的剂量(可以理解为做一次钼靶,相当于乳房额外暴露在自然辐射下3个月)。
照完钼靶后,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重视。钼靶检查的异常包括:肿块、钙化、不对称和结构扭曲。
乳腺恶性肿瘤最特异的X线钼靶表现是毛刺状局灶性肿块。
经乳腺钼靶发现的乳腺癌中,约60%可见呈簇钙化,但也有一些良性疾病表现为类似影像。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影像科医生会给出BI-RADS 分类。这个分类的意义在于标准化了对乳腺X线钼靶摄影发现的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处理方案(比如,是建议常规筛查、还是短期复查、还是活检)的推荐。
那么如何明确这些异常情况是否为乳腺癌呢?活检是唯一的金标准,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查体、乳腺钼靶、乳腺彩超,必要时加做乳腺磁共振,综合分析和评估是否需要活检。
常用的活检方式是《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开放活检》等。
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我们不常规性乳腺X线检查,因为这个时期,乳腺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极速的变化可能导致导管和小叶的增生,会导致乳腺钼靶上乳腺实质的密度和结节感增加,从而导致难以发现小的结节/不对称成和结构扭曲,从而降低了检查的敏感性。
这个时期做乳腺钼靶的作用是诊断:比如评估可疑癌,检查对侧乳腺及评估超声检查未明确的临床发现。
总结一下,乳腺钼靶不是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需要做的检查,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临床查体、超声检查等信息,决定是否加做乳腺钼靶检查,然后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临床诊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