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中,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给了非常重点的布局,支持400多个项目,促进31个新药上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8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肿瘤药物研发取得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用于肿瘤治疗以降低化疗伤害。
蒋建东介绍,过去用化疗治疗肿瘤有很大的伤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第一个国家靶向治疗埃克替尼的副作用降低了很多,泽布替尼已经可以出口到美国,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这些药物是老百姓可以常用的药物。
“替尼类药物是我们国家医院常用抗癌药。后来免疫治疗开始,像PD-1、PD-L1药物,比如特瑞普利这个药物上市以后,我们国家开始靶向免疫治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展。”蒋建东提到,“我们国家后来出了好几个这类药物,作为病人免疫特异性治疗的一个选择。”
除此以外,他还提到了抗体和化合物结合的药物,叫做ADC药物,比如维迪西妥单抗,这个药是我国第一个抗体和药物偶联,靶向性更强。“在过去我们国家没有这类药,这是非常重要的进步。”蒋建东说。
蒋建东介绍,靶向治疗CAR-T的治疗也是免疫治疗,使临床的治疗选择性更多了。目前在研的药物已经到了临床比较后期的阶段,有些药物可能使肿瘤治疗的副作用更小,病人的痛苦更少,而且有新的抗癌机制。对于乳腺癌、肺癌、脑胶质瘤、淋巴瘤等疾病,有好几个药物可以期待在未来几年服务中国患者。
参考: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