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与卵巢癌,女人一辈子最担心的病,统统讲清楚
2022-06-06 浏览:10231

虽然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一高发癌症,但是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乳腺癌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慢性病”。而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才是真正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癌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在多年后发生卵巢癌,但常因缺乏重视,导致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被延误,令人扼腕、叹息!

值此5月8日世界卵巢癌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聚焦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那些事儿,让大众尤其是乳腺癌患者能够了解这背后的真相,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乳腺癌并发卵巢癌,为何会这样?

 一 共同的癌症易感因素 

乳腺与卵巢均为性激素调节轴的靶器官,患者在社会、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着某些癌症易感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事件、情绪抑郁、睡眠不足、生活压力大等,既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又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二 两者存在某些共同的突变基因 

据统计,约5-10%的乳腺癌患者、约25%的卵巢癌患者,携带BRCA 1/2基因。

而一说起BRCA基因这个话题,大家都会想到著名的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她的母亲曾患卵巢癌,她的姨妈曾患乳腺癌,她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携带BRCA 1基因,被预测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分别高达87%和50%,于是她先后做了双乳腺切除和卵巢摘除。

那么,对于乳腺癌的患者来说,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携带BRCA 1/2基因呢?当然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

乳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有哪些好处?

对于乳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很有必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一 预测相关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 

可以预测自己是不是BRCA基因突变相关其他癌症(如卵巢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以便及早进行有效预防。

 二 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携带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延缓生存期,降低死亡风险;可以指导选择化疗药物,其对DNA交联药物(如顺铂卡铂)敏感,而对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可能较差;因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病灶和复发转移,应考虑全切手术代替局部切除手术,以防后患。所以,基因检测最好在开始治疗前进行。

此外,因为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乳腺癌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率将有显著升高。所以,建议基因检测越早进行越好。

一句话,基因检测进行的最佳时间就是在乳腺癌确诊之后、治疗之前进行

如果规避共同的癌症易感因素是乳腺癌患者预防卵巢癌的第一步,那么基因检测就是乳腺癌患者预防卵巢癌的第二步。知己知彼,先发制“癌”,对卵巢癌说“NO”,掌握生命健康主导权!

 

图片:摄图网

参考:

[1]乔丽雅,王振国,张江琴,范敏,成争先.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05):135-136.

[2]杨彩虹,崔恒.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筛查与治疗研究进展[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2,2(01):39-42.

[3]段荣荣,孙立新,赵宏伟.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表型的差异[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1):788-795.  

[4]李天人,畅华,郭科军.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中BRCA1/2的表达[J]. 解剖科学进展,2014,20(3):233-236.

[5]李艳红,姚元庆.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9):709-710.

[6]朱珏,张可,潘璐,.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6):584-587.

[7]马学功,薛凤霞.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2):955-958.

[8]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2)—家族遗传性卵巢癌[J].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4):1243-1247.

[9]胡铭阳,左鑫,明佳. 乳腺癌并发卵巢癌的可能原因及其防治策略[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4-39.

[10]李达学,厉红元,张 翔. 遗传性乳腺癌及其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3:76-80.

[11]韩有明,贾勇圣,佟仲生. 乳腺癌12号基因突变与HBOCS患者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7,57(19):101-104.

[12]金锋. 遗传性乳腺癌[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4):303-305.

[13]王欣,胡丹,李永霞,. 妇科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6):693-697.

0点赞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微妙关系
乳腺癌和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最大危害...
张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 主治医师
2023-01-18 阅读:8307
总是睡不好觉?别怕,实用助眠指南来了
睡眠是大脑的暂时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身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期间得到修复和加强。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有效保护...
齐立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23-01-06 阅读:7144
乳头溢液莫慌张,乳管镜检查帮你妥妥地解决
不少姐妹都有过自己在非哺乳期发现乳头溢液的情况,内衣上往往会留下一些溢液的痕迹,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既害羞又慌张,不知所措:&ldquo天哪,我乳房怎么...
陈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甲乳外科 副主任护师
2023-01-06 阅读:9864
当乳腺癌患者感染新冠,请从容面对!
最近全国医疗界的热点无疑是新冠病毒。随着全国防疫政策的变化,各地逐步放开,很多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和老幼人群不淡定了。每天都能接到患者咨询,甚至多年未见...
盛佳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科 副主任医师
2022-12-23 阅读:6602
乳腺癌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如何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临床医师制定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型、大体检查、镜下观察和诊...
王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2022-12-13 阅读:8431